联合舰队没沿着阿拉伯海岸线航行,实在是件天大的憾事——
若他们当初选了这条航线,根本不用劳师远征、跨越重洋去东印度,就能在波斯湾附近亲眼见到心心念念的“活僵队伍”,那些青面獠牙、蹒跚却悍不畏死的怪物,足以让他们提前知晓东方的诡异威胁。
萨非王朝早在1639年,就急急忙忙与奥斯曼帝国签下了停战条约,还主动把肥沃的巴比伦地区拱手割让出去。
这看似“识时务、避战火”的举动,并非因为萨非王朝有什么长远眼光,而是源于王朝当时的君主——
阿巴斯二世(萨非·阿巴斯)的残暴统治,王朝早已被他折腾得无力与奥斯曼抗衡。
时年十六岁的萨非·阿巴斯,是萨非王朝着名君主阿巴斯一世的孙子,骨子里的残暴基因几乎是直接从爷爷身上复刻来的。
他的爷爷阿巴斯一世,疑心病重到了病态的地步,总觉得所有儿子都在暗中谋划造反,竟在自己在世时,亲手将十几个儿子一个个斩尽杀绝。
等到他晚年病重、想立继承人时才惊觉,王朝成年的后代竟只剩萨非·阿巴斯这一个独苗,彻底造成了继承人断层,也为后续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在爷爷的血腥阴影与“随时可能被杀”的长期压抑中长大的萨非·阿巴斯,显然成不了合格的君主。
他的被害妄想症比爷爷更甚,刚一掌权,就把屠刀对准了还在世的堂兄弟们,不管对方是否有谋反之心,尽数拖到广场上斩首示众;
除了宗亲,他还打着“召回述职、共商国是”的旗号,把各地手握兵权的总督骗回都城伊斯法罕,随后二话不说就执行满门抄斩,宫殿外的血流了三天都没干透。
其实阿巴斯二世的这场清洗,倒不算全然昏庸——
那些总督本就是阿巴斯一世一手提拔起来的老臣,跟着老君主征战多年,对他这个“靠血脉继位”的新君忠诚度本就不高,不少人早已在地方上拥兵自重,截留税收、私铸钱币,成了实际上的“自治国王”,确实是王朝稳定的大隐患。
可他千算万算没料到,这场血腥清洗竟帮了奥斯曼帝国的大忙:
旧总督全被杀死,地方军政体系陷入瘫痪,新总督的人选还没在他脑子里理出眉目,奥斯曼的铁骑就趁着萨非王朝西部防御空虚,顺着底格里斯河一路南下,几乎没遇到像样的抵抗,就轻松将战略要地巴格达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莫卧儿帝国的沙贾汉也趁机落井下石,趁着萨非王朝被奥斯曼牵制的空档,不仅率军攻占郫支路地区,将这片水草丰美的平原纳入莫卧儿版图,还顺势拿下了战略要地坎大哈——
这座扼守东西方商道的城池一丢,萨非王朝的西部贸易命脉几乎被掐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