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菲菲见杨爷爷激动得使劲摇苏康的手,赶紧劝道:“爷爷,您先别激动,苏公子还受着伤呢,您这么摇,他该疼了!”
说着,她又转向苏康,脸上满是关切,“苏公子,您还是先躺好,大夫说您还发着烧,得好好休息。”
“不碍事,不碍事。”
苏康咬牙忍住疼,笑着摆了摆手,“能被你们救了,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这点疼不算啥。对了,你们怎么会在这里?这是哪儿啊?”
杨爷爷叹了口气,慢慢道:“这里是清河县的凤岭村。我们从京城跑出来后,一路往南走,怕林珙追上来,不敢在大城市里待,后来到了这凤岭村,见这里山清水秀,百姓也和善,没人认识我们,就住了下来。菲菲这丫头懂事,跟着我学认草药,平时就靠采草药卖钱过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也安稳。今天午时,菲菲去河边清洗草药,就看见你躺在河岸上,赶紧喊人把你抬了回来,还好救得及时,不然就危险了。”
“清河县?”
苏康愣了一下,“那我岂不是漂到青水河的下游来了?难怪没见过这个地方。”
正说着,苏康突然咳嗽起来,伤口处传来阵阵剧痛,额头上也冒出了冷汗。
杨菲菲赶紧拿布巾给他擦汗,又扶他喝了口温水:“您别多说话了,好好休息,有啥话等您伤好了再说。爷爷,您也别再跟苏公子聊天了,让他歇会儿吧。”
杨爷爷也反应过来,连忙扬声道:“对对对!恩人,你先养伤!这凤岭村安全得很,没人敢来撒野,你就放心在这儿养着,有我和菲菲照顾你,保准你很快就好!”
苏康看着眼前这对祖孙,心里暖烘烘的 ——这世上的缘分,还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啊!
有这样的“故人”照顾,他也能安心养伤了。
苏康在凤岭村养伤的日子,过得平静又踏实。
杨爷爷每天天不亮就上山采草药,专挑那些新鲜的接骨草、蒲公英,回来后仔细洗干净,熬成药膏,给苏康敷在伤口上。
敷药的时候,杨爷爷还会念叨:“这接骨草是咱凤岭村的特产,比京城的药效强十倍,你这肋骨断了,敷上这个,一个月就能下地走,保管不留后遗症!”
杨菲菲则负责煎药、做饭,变着花样给苏康补身子。
今天炖只山鸡,放了点野山椒,香得能飘三里地;明天熬锅鱼汤,用的是河里刚捞的小鱼,鲜得苏康能喝两大碗;后天又蒸了个鸡蛋羹,嫩得像豆腐,入口即化。
苏康过意不去,想帮忙劈柴,刚拿起斧头,就被杨菲菲抢了过去。
“您快歇着吧!”
杨菲菲把斧头往墙角一放,假装嗔怪道,“当年您救我们的时候,可没跟我们说客气话。现在轮到我们报恩了,您就别推辞了,要是把伤口碰着了,我和爷爷该着急了!”
杨爷爷坐在门槛上编竹筐,听见了就笑:“菲菲说得对!恩人就该受着!想当年在京城,您给的那些银子,够我们祖孙俩活十年的了,这点饭、这点药,算啥啊?您就安心养伤,别瞎琢磨。”
苏康拗不过他们,只好在屋里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