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的铜板还没捂热,就被拿去换了花椒苗,心里却踏实得很。
这钱,花得值。
地里种啥都长不咋地,还不如放手一搏。
毕竟老板说话听着靠谱,不像忽悠人的。
以前也有过外地人来搞项目,吹得天花乱坠。
结果一跑了之,留下一堆烂摊子。
可宋萩云不一样。
她不光说,还亲自带着人下地示范,手把手教怎么栽苗、怎么浇水。
镇长也点头了,大伙儿心里更踏实了。
镇长是什么人?
精明、公正、从不轻易许诺。
他既然支持,那就说明这事有谱。
人们开始互相招呼:“你也种吗?”
“种!宋老板说了,收成她包了。”
两天后,镇长一喊。
公告贴满了全镇犄角旮旯。
谁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有镇长作保,谁还怕上当?
再说宋萩云雇人,工钱给得实在,饭也管饱,这是明摆着的好事。
中午的伙食是热腾腾的米饭、炖白菜和咸肉片,油星儿都看得见。
谁干了活,谁就能坐下吃饭,没人被落下。
穷惯了的人,谁不想搏一搏?
一夜之间,镇上刮起了种花椒的风潮。
家家户户开始翻地、松土、施肥,连老人孩子都跟着忙活。
一个月不到,镇外的荒地、边角地、甚至自家小块地,全被花椒苗占满了。
曾经杂草丛生的坡地,如今整齐地插满了嫩绿的小苗。
天刚亮,人就往地里跑,比赶集还积极。
清晨的露水还没散,田埂上已经脚步匆匆。
和往年种的苞米、红薯不一样。
这花椒长得贼快,一天一个样,肉眼都能看出来。
第三天冒芽,第五天长叶,第七天就开始蹿高。
人们蹲在地头,用手指比划着,笑着议论。
“这苗子,灵性得很!”
大伙儿心里乐开了花。
这回总算干了件有盼头的事。
不再是年复一年守着那几亩薄田,靠天吃饭,收成好坏全看老天爷脸色。
现在不一样了,他们亲手栽下的苗子,眼看就要长成钱树子。
一有空,谁都往地里钻,街上闲溜达的都少了。
从前午后镇中心总有人蹲墙根、晒太阳、聊闲话。
如今连那些惯常懒散的汉子也坐不住了,提溜着水瓢就往自家地头赶。
黎大他们的小摊,也从挑着走的流动摊,变成了铺子。
他们在镇口搭了个小棚子。
木板当桌,油布遮顶,卖起糍粑、豆腐脑、辣子鸡。
吃食花样多了,香味飘得老远。
赶工回来的农人路过,忍不住停下脚:“来碗热汤面,加个蛋!”
三兄弟里,就秦淮最逍遥。
他本来日子过得紧巴巴,瘸着腿靠打零工混口饭吃,谁家有活就去谁家帮衬。
可自从宋萩云来了,他的命运也跟着转了。
老鳏夫留的那块地不小,他干脆租出去了。
原本以为那块地石多土薄,种啥都不长,只能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