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入侵,朝廷该如何应对,尤其是现在这个状态。
富弼表示,派出一员老臣足以,张方平就不错。要是他肯出马,赢不一定,但肯定不会输。
张方平,不太行啊,眼下管着礼部呢,要是他走了,韩琦肯定派人来抢位置。
而且,应对和契丹的交涉,也需要一位老臣坐镇。
李长安提出了欧阳修的方案,又老又有威望,还是枢密副使,名正言顺。
富弼想了想,也行,就怕这老倌儿不肯劳累。
“有苏子瞻在,他一定会答应的!”
欧阳修府邸,开封西南角,万昌坊。
苏轼一身学士袍,手中持卷,正在点评欧阳修两个小孙子的文章。
初看时脸上还有些喜色,可是越看眉毛拧的越紧,等到末尾,眼神中已有嫌弃之色。
“故作老成,佶屈聱牙,文过饰非,简直一塌糊涂!”
俩小子垂着手,脑袋耷拉着,连抬都不敢抬。
“少年当有少年气,重写!”
俩人如释重负,接了卷子,赶紧弯腰告退,跑进了后院书房。
妈呀,开封杀神给咱看卷子,总感觉脖子凉飕飕的,不会学习不好要挨揍吧。
欧阳修坐在窗根底下晒着太阳,看苏轼教训完了,这才慢悠悠的从椅子上坐起来。
“子瞻,这俩小的看来是不成器,从我这学了一堆老气横秋。我打算让他们学点实学,送到东京大学去,你觉着如何?”
苏轼明白,老师这是有托孤之意。
倒不是要把父母双全的孙儿托付给自己,而是要他在未来,看护和照顾欧阳家的后人。
“好!老师任东大校长,又令子孙入学,东大必兴。”
欧阳修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拄着拐棍站了起来,伸出干枯的手,抓住苏轼的手臂。
“恐怕大限将至啊!”他边说边摇头。
说完,又猛烈的咳嗽起来。
到了季节交换,他的咳病更加凶狠起来,往往一夜都睡不了一两个时辰,眼见着越发憔悴。
“我日前听说,青州有一位神医,已经写了帖子去请,约莫半月之内,应该能到。”
“不中用了,病入脏腑,神仙难救。”
他让苏轼把椅子往外挪了挪,又重新躺下。
抓着苏轼的手放在扶手上,不断地拍着他的手背。
“为师一生为宋臣,为国举才不下千人,博得了个文坛宗主的称号。我死以后,你来举丧,接我衣钵,继续兴文兴教吧。没什么能留给你的,这一屋子书,还有这两个孙儿,算是给你的念想了。”
苏轼能感觉到,老人的生命力正在慢慢消退。
他的手背上,皮肤如干涸的河床般,裂成了一块一块的,无论抹上多少油润,再也恢复不了弹性了。
“是,弟子一定大兴文教,使我华夏文脉,源远流长。”
“去吧,去吧,时间宝贵,别浪费在我一个老头子身上。”
苏轼是红着眼出来的,他有些后悔,为什么没早点延请名医呢,自己真是不孝。
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三年多前,也是一病不起,日渐消瘦,最后溘然长逝。
无论一个人生前有多少才华,有什么雄心壮志,只要死亡来临,那就一切终结,变成只能任人评说的一个名字。
欧阳修,多么伟大的君子,即便上溯五百年,也能在文学方面熠熠生辉吧。
可是,老师也没能踏入圣人之境,就要这样遗憾的告别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