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拿到承诺,立即组织说客,向其他朝廷大佬们积极推销战争。
除了少数儒生,大家自然其乐融融。
战争,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世界上一多半的历史,都是围绕战争进行的;世界上九成的伟人,都是靠战争刷出来的业绩;世界上全部的英雄故事,每一个都来自于最残酷的战斗。
至于说会死人,开什么玩笑,日升月落,哪一天不会死人?
咱们是帝国,是依靠战争来驱动的战车,不打仗,养那么多士兵,是为了种地还是为了修路,还是为了给他们养老?
很快,朝廷重臣所率领的各党派就达成共识:打,大打,用力打!
一千万的战争计划审批通过,各部门积极配合,趁着还没放年假,抓紧赶进度,争取在十二月前完成出征。
去你大爷的吧!
韩琦早就知道是这个结果,也没真心指望着他们的进度,于是拿着批文找到李长安,签下筹款协议。
紧接着,金楼立即展开策划,全力推进发行事宜。
这边热闹着,李长安自己也没闲着,临近婚期,想借着喜事来占便宜的越来越多了。
最先来的是礼部,礼部除了掌管科举考试之外,还有几十项业务。比如外交,比如慈善,比如官员品行考核,比如对百姓乡贤进行表彰嘉奖。当然,首当其冲的还是教育。
李长安短短半年晋升大宋第一富豪,人所共知。
富豪有喜事,一般都会进行慈善捐助。
赵顼从太子府搬进皇宫大内那一天,不但撒了数百贯的喜钱,还把“家”送给百姓做“零元购”。
天子都遵从了习俗,李财神总不能例外吧。
礼部提的方向是“慈幼院”,东京很大,光“四环”里就有一百多万人口。
每年由于灾荒、疾病、贫困、意外死亡,而产生的孤贫儿童数目超过五千人,这些都是连做童工都没人要的。
岁数小,或者身体弱,再么就是身体有残疾。
仁宗时代,当时的礼部尚书兼开封府尹首创机构,后来并入“福田院”,可惜后来又因为经费被踢出来。
现在“慈幼院”仅靠几大寺院进行捐助,杯水车薪,经营乏力,孩子们得不到良好的照顾。
礼部希望借着财神大婚之喜,能求五千贯赏钱。
能抵税么?
能登报么?
能送牌坊送圣旨么?
李长安告诉礼部官员,世间任何事情都可以从利益的角度进行考虑,要钱可以,好处拿来。
只要有足够的好处,别说一次性五千贯,就是每年五千贯也可以。
没好处,那就抱歉了。
人口再生产是帝国首脑和帝国上层应该考虑的事情,他凭什么替头顶上那群脑满肠肥的家伙干活?
接着,工部送来汴京桥梁损坏待维修的表单;刑部送来囚犯生活条件需要改善的札子;河渠司送过来运河需要疏浚的工程;户部送来京畿路灾民的救灾现状。
总之,朝廷有缺,打钱!
别说你是富弼的孙女婿,就是皇帝也不行,在咱们的大宋朝,讨饭的最大。
李长安找到富弼诉苦,我提供了就业,促进了经济繁荣,缴纳了赋税,明明我是功臣啊,怎么还有人拿我当冤大头?
不给吧,这帮人肯定会败坏自己的名声,或者给自己的业务使绊子。
给,总觉得恶心,这不就是抢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