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幕式尚未开始,主会议厅外的回廊却已是一派熙熙攘攘,混杂着各种语言的寒暄、笑声,以及一种名为“学术社交”的独特荷尔蒙。
邹杰穿着一身熨帖的深灰色西装,头发用发胶打理得一丝不苟,脸上挂着精心调整过的、兼具谦逊与自信的笑容。
他身边跟着略显局促的周帆,第一次参加这种级别学术会议的他,怀里抱着厚厚一摞印制精美的报告摘要和邀请函,额角已经渗出细汗。
“快,周帆,看到那位了吗?苏黎世大学的佩雷斯教授,研究文化社会学的权威。”邹杰目光锐利地锁定了一位身材高大、留着络腮胡的学者,低声对周帆说了一句,便快步上前。
“佩雷斯教授!您好!我是复大社政学院的邹杰,去年在《国际社会学评论》上拜读过您关于风险社会的文章,深受启发!”
邹杰流畅的英语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他一边说,一边从周帆手里几乎是“抢”过一份材料,双手递上,“这是我下午关于网络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报告摘要,地点在第七分会场,不知能否有幸请您拨冗指导?”
那位佩雷斯教授似乎有些意外,但出于礼貌,还是接过了材料和名片,快速扫了一眼标题和作者单位,脸上露出些许感兴趣的神色,“网络社会学,哦,有点意思。复大....我记得你们国家燕京大学那边,似乎也有个年轻人在做类似的方向?”
邹杰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了零点几秒,但立刻恢复如常,语气甚至更加坚定,“是的,学术界思想碰撞是常事。不过我们课题组切入的角度和理论框架有所不同,更侧重于经典理论与网络新现象的整合与实证检验,希望能带来一些新的思考。下午的报告会有更详细的阐述。”
“嗯,整合与检验,确实是个重要的路径。”佩雷斯教授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将材料卷起来拿在手中,“如果时间允许,我会去看看。祝你好运,年轻人。”
“非常感谢您!”邹杰连忙鞠躬,直到对方转身走开,才直起身,轻轻舒了口气,对周帆低声道,“看到了吗?就是要这样主动!这些大牛,你不主动凑上去,他们怎么可能知道你?”
周帆默默点头,心里却嘀咕:这已经是拦下的第八位了,腿都快站麻了。
紧接着,邹杰又瞄准了两位正在交谈,搭眼一看衣着就知道是国内来的,略微辨认了一下,立马快步上前,恭敬地打招呼,“王主任,孙教授,你们好!我是复大的邹杰,京都大学武田老师的学生。”
被称作王主任的是一位来自国内某个社科院的研究员,他扶了扶眼镜,看清邹杰后露出笑容,“哦,小邹啊,你也来了?武田教授身体还好吧?”
“托您的福,老师身体硬朗。这次我的报告,就是基于在京都大学时打下的基础深化而来的。”邹杰一边寒暄,一边示意周帆递上材料,“两位老师下午若有空,万望能来指点一二。”
“一定一定,咱们国内出来的青年才俊,必须支持。”王主任笑着接过材料,对旁边的孙教授介绍道,“老孙,这是武田的高足,现在回复大挑大梁了,后生可畏啊。”
孙教授也客气地接过材料,互相聊了几句。邹杰心中稍定,在国内学术圈,师承和单位的面子有时比内容本身更先行。
送走两人,邹杰难掩兴奋,“很好!又搞定两位。王主任在国内学界影响力不小,有他来听,效果会很好。”
说着,看了看周帆怀里剩的不多的材料,略一思量,吩咐道,“中午你辛苦一下,先别吃饭了,回酒店房间,把我们带来的那些更详细的论文初稿和补充数据再拿一部分过来。下午报告开始前,务必摆放在会场门口的桌子上,让来的学者可以自取。”
周帆心里咯噔一下,胃里空落落的感觉更加明显。
这次来巴塞罗那,是他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参加这种级别的学术会议,可自从昨天到了地方,自己几乎成了全职搬运工和会务。
几十斤重的材料一路从国内扛过来的,到了之后,各种材料打印、报告会联络...还有今天一大早起来帮邹杰挂海报、搬材料,连口水都没顾上喝,本以为中午能喘口气,蹭上一顿会议的午餐,没想到连这点时间都没了。
不过看着邹杰因为兴奋而发亮的眼睛,周帆把到嘴边的抱怨咽了回去,只是低声应了句,“好的,邹老师。”
邹杰显然没注意到周帆的情绪,或者说并不在意。沉浸在自己的蓝图里,搓了搓手,目光扫过周围熙攘的人群,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报告成功后,在学界崭露头角的情景。
“这次,只要报告会成功,得到几位关键学者的认可,我们就算是在这个圈子里真正立住脚了!到时候,无论燕京那边进度如何,我们都占据了先手!”他喃喃自语,握紧了拳头。
就在这时,两个东亚人长相的人走了过来。走在前面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留着精心修剪的白色短须的老头,戴着金丝眼镜,神情严肃,一脸的八格牙路的表情,另一位则身材干瘦,脸上仿佛收过的花生地一般,神色间带着一种刻板的审视感。
邹杰一眼看到,立刻收敛了刚才的兴奋,换上一副极其恭敬的神情,快步迎上去,深深鞠了一躬:“武田老师!藤岛教授!” 周帆见状,也赶紧跟着笨拙地鞠躬。
听到邹杰说起脚盆话,才想起,这留着白色短须的老头,就是邹杰办公桌照片上那位,刚刚逢人就抬出来的,在京都大学攻读博士时的导师武田直树。
“邹君,准备得如何了?”武田直树微微颔首,声音里弥漫着八嘎味儿。
邹杰连忙用回答,“哈依!老师,藤岛教授,我这边已经准备妥当。刚刚邀请了几位重要的学者,他们都表示下午会来参加。”顿了顿,补充道,“包括苏黎世大学的赫尔曼教授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张教授。”
武田直树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嗯,很好。网络社会学属于前沿领域,这次年会关注的人不少,你的报告内容,还是有竞争力的。务必展现出我们京都大学扎实的理论功底。”
“哈依!学生明白!”邹杰恭敬应道。
旁边那位被称作藤岛教授的老头,这时却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开口了,“邹君,武田君对你寄予厚望。这次为了推荐你进入这个报告环节,我们也是费了些心思的。你一定要细致、再细致,保证报告过程万无一失,数据、论证,尤其是对先行研究的评述,不能有任何疏漏,不要辜负我们的支持。”
邹杰立刻转向他,又是一个更深的鞠躬:“非常感谢藤岛教授的提携和指导,您的教诲,学生一定谨记于心!下午的报告,我一定会力以赴,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俩老鬼子又勉励了邹杰几句,便转身走向嘉宾入口。
周帆才小声问邹杰:“邹老师,那位藤岛教授是……?”
邹杰直起身,脸上恢复了神采,压低声音,带着一丝得意说,“伦敦政经学院的藤岛教授,在社会学和人类学方面有很大的名望,也是腐国和欧洲社会学会的理事。他能来给我站台,分量很重啊。”
说完,拍了拍周帆的肩膀,仿佛胜利在望,“走,我们再去那边看看还有哪些学者可以邀请。中午记得回去拿....诶,杰弗森教授~~~~~”
周帆看着邹杰再次融入人群的背影,又摸了摸自己咕咕叫的肚子,无奈地叹了口气,只能抱着沉重的材料,继续跟了上去。
回廊另一头,阳光正好,映照着涌动的人潮与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