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22章 倭国问题再现(1/2)

讨论完教育与基建,刘轩又将话题引向经济。

“朕观如今民间,私营商行如雨后春笋,数量虽多,但大多规模狭小,且十之八九集中于买卖贩运之贸易,于国之根基的制造业、研发创新助力有限。长此以往,并非强国之道。”

戏志才若有所思,微微皱眉道:“陛下之意,是需加以引导?可如何引导才能既促进私营企业发展,又能助力国家根基呢?”

“不错。”刘轩肯定道,“传朕旨意,加大对私营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与研发类的扶持力度。可考虑减免其部分税赋,着户部与皇家银行商议,适当放宽贷款条件,降低利息,让有志之士有能力开办工坊,钻研技术。如此一来,私营企业便能更好地发展,为国家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一直沉默的贾诩此时缓缓开口。

“陛下此策,意在富民强工,甚为长远。只是需防有人借此套取利贷,投机取巧。若不加以防范,恐会滋生腐败,扰乱市场秩序。”

刘轩点头,表情严肃道:“文和所言甚是,具体细则,尔等需周密筹划,既要放水养鱼,亦要防浑水摸鱼。制定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全面,不能让有心之人钻了空子。”

这时,马钧又想起一事,赶忙禀奏道:“陛下,如今各主要矿区、工业区及大城附近,火力发电厂与水力发电厂已兴建颇多,电力供应日渐充裕。是否……可考虑逐步推广于民用?若百姓家中能用上电灯,必将深感陛下恩德,亦显我大汉盛世气象。”

刘轩眼中一亮,兴奋地说道:“此议甚好!电力普及乃大势所趋。文若,孔明,此事需政务院统筹。着令工部与建设集团,在规划道路、城池建设时,必须提前预留铺设电线电缆的管道沟渠,避免日后反复开挖,劳民伤财。待基础设施完备,便可逐步向民间推广电灯、电报等物,让百姓真切感受科技之便利。”

刘轩越说思路越开阔,接着说道:“既然要铺设线路,何不将通信电缆一并规划进去?再于各战略要地兴建通信塔,组建覆盖大汉主要疆域的电报网络。如此一来,政令军情传递,何止快于奔马十倍!这将极大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和军事指挥能力。”

司马懿适时提出关键点,微微皱眉道:“陛下圣明。然则,电报电话之术,目前尚在摸索,远未成熟。若贸然推进,恐会遇到诸多技术难题,影响项目进展。”

“技术之事,朕深知非一蹴而就。”刘轩看向马钧,目光坚定地说道,“马尚书,工部须加大对通信技术研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打破门户之见,将这些技术难题下放至各个大学,与那些饱学之士、青年才俊共同攻关。大学者,非仅传道授业之所,更应为研发创新之重镇!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之机制。如此一来,既能培养人才,又能推动技术进步。”

马钧连忙记下,激动地说道:“臣……臣明白!定当遵旨而行,促成工部与大学合作。臣一定竭尽全力,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议定这诸多大事,刘轩也不禁有些感慨,对诸葛亮笑道:“孔明啊,回想起来,若非你当年用计,从外族三国一举俘获那一百五十万青壮劳力,如今我大汉既要征兵拓土,又要大兴土木,这人力怕是捉襟见肘,断无今日之高速进展。”

诸葛亮谦逊一笑,拱手道:“陛下过誉了。若非陛下高瞻远瞩,定下‘以俘代役,以工代赈’之策,亮纵有百万俘虏,亦不知如何措置。还是陛下深谋远虑,化负担为助力。此乃陛下之功,亮不过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想起当年横扫草原、南定山越的峥嵘岁月,在座众人皆会心一笑,殿内气氛轻松了不少。

刘轩站起身,走到殿门口,望着远处鳞次栉比的宫殿群和更远方隐约可见的工地烟尘,豪情顿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