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刚刚为凡尔登战役的仓促打响而震惊,紧接着外交部门又向卡洛汇报了另一个大消息,那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异动。
哪怕不考虑原本的历史,其实也大概能够判断,奥斯曼帝国极大概率是站在德国那边的。
奥斯曼帝国的铁路是德国资本帮忙修建的,奥斯曼帝国的新军也是德国帮忙训练的。奥斯曼帝国的敌人俄国又是德国的敌人,在这种关系之下,奥斯曼帝国向德国靠拢是理所当然的。
卡洛也清楚奥斯曼帝国的态度,但因为战争爆发快一年,奥斯曼帝国都没有任何表态的原因,也就逐渐忘记了这个完全没有存在感的国家。
让人没想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年之后,奥斯曼帝国居然为整个欧洲上演了一出好戏。
1913年9月21日,奥斯曼帝国选择听从德国的建议,以中立国的身份关闭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彻底封锁了黑海和爱琴海的连接。
这一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针对俄国。俄国在正面战场是节节溃败的,之所以还能够继续坚持下去,法国和西班牙的物资援助是相当重要的。
虽然没有摆在明面上,但欧洲各国也都清楚英国和西班牙各自的选择。在战争爆发这一年的时间里,西班牙已经向法国和俄国出售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医疗物资,英国也向德国出售了大量的战略物资。
因为大部分列强都获得了好处的原因,自然也没有必要去深究英国和西班牙是否违背了中立国家条约。
毕竟这两个可都是超级列强,在世界大战爆发的紧要关头,可没有国家能够制衡这两大列强。
而且同盟国和协约国分别获得了英国和西班牙的支持,大家也都不吃亏,自然也就没有人多提。
眼下奥斯曼帝国宣布关闭两道海峡,明显是在变相的阻止法国和西班牙向俄国运输大量的物资。
要是光靠俄国本土军工业的生产速度,后方的武器弹药生产速度绝对跟不上前线的消耗。
毕竟俄国前线可是拥有数百万军队的。就算每名士兵每天只消耗一颗子弹,那也是每天数百万发子弹的庞大消耗,不是俄国的军工也能够支撑得起的。
更何况除了武器弹药之外,俄国还稀缺医疗物资和粮食。战争对俄国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战场就是在俄国本土,粮食生产势必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再加上俄国国内动员了数百万军队,又进一步降低了重要粮食产区的粮食产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俄国坐拥东欧大平原,也不得不向法国和西班牙进口大量的粮食。
好在西班牙和法国都算粮食生产大国。特别是西班牙,本土并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粮食产量反而节节攀升。
筹集一批粮食支援俄国对西班牙来说是很容易的,这也是俄国到现在都能坚持下去的原因。
随着奥斯曼帝国宣布关闭两道海峡,俄国再想要获得来自法国和西班牙的物资支援,就只能依靠波罗的海沿岸的港口了。
可问题是,波罗的海的港口位置太靠北,这里可没有不冻港,港口外的海域冬天都会结冰,船只是根本行驶不进来的。
再加上德国的海军已经全面封锁了波罗的海的两个出海口,德国人是不可能允许悬挂法国和西班牙旗帜的商船出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只是切断了黑海和地中海的连接,但实际上更像是切断了俄国和法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联系。
让人没想到的是,俄国政府对此还没有任何反应,反倒是罗马尼亚政府对奥斯曼帝国关闭海峡的举动表达了不满。
和俄国一样,罗马尼亚也是一个黑海沿岸国家。而且罗马尼亚的海岸只存在于黑海,一旦奥斯曼帝国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罗马尼亚的船只只能在黑海内部航行。
这还没完。罗马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陆上邻国也就只有奥匈帝国,俄国,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这四个。
好巧不巧,这四个邻国全部加入了同盟国和协约国,正因为这场世界大战打得不可开交。
被封堵在黑海内的罗马尼亚不仅丧失了和外界的连接,还不得不面临一个选择,那就是支持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哪一方?
如果是在战前,罗马尼亚这样的中立国家是双方拉拢的目标,罗马尼亚的环境也是相当优越的,根本不会有任何烦恼。
可在战争时期,想要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周旋,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除非像瑞士那样,自身没有什么有价值的资源,再加上地理位置也不太重要的原因,被德法忽略才能保持自己的中立地位。
可罗马尼亚的面积不小,地理位置也是相当重要的。罗马尼亚不仅能够威胁到匈牙利地区,也能联合塞尔维亚阻断德奥与保加利亚之间的连接。
再加上罗马尼亚国内拥有石油,这对德国和奥匈帝国这两个没有什么石油的国家来说,简直是再好不过的资源补充地。
罗马尼亚愣是没想到,本来没什么存在感的巴尔干半岛边缘国家,反而在战争爆发后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罗马尼亚政府对奥斯曼帝国关闭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行为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并且要求奥斯曼帝国保证中立国家的通行不受干扰。
可得到德国和奥匈帝国吩咐的奥斯曼帝国哪里会在意小小的罗马尼亚的意见,仍然坚持关闭两大海峡,并且表示有不少的国外商船伪装罗马尼亚船只,这也是奥斯曼帝国选择关闭海峡而不是禁止俄国船只通航的原因。
至于什么时候恢复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通航,那就得看这场战争什么时候结束了。
当然,也有另一种办法能够保证罗马尼亚船只通行这两大海峡,那就是让罗马尼亚也加入同盟国中。
只要罗马尼亚和奥斯曼帝国是盟友,罗马尼亚的船只自然就不会受到阻碍,可以在海峡被关闭的情况下仍然自由进出黑海和地中海。
在奥斯曼帝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之后,德国和奥匈帝国也先后联系了罗马尼亚,试图将这个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纳入自己的阵营。
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一世和德皇威廉二世同属霍亨索伦王朝,威廉二世对拉拢罗马尼亚加入自己的阵营还是有相当的自信的。
毕竟罗马尼亚之前就靠着和德国的秘密盟约来抵抗俄国,如果不是德国的保护,罗马尼亚这个小国家怎么可能在俄国大举图谋巴尔干半岛的情况下还幸免于难呢?
可事实很快给了威廉二世一巴掌。
面对德国和奥匈帝国接连不断的拉拢,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一世并没有过多考虑罗马尼亚和德国两国王室之间的良好关系,而是在始终担心如果加入同盟国,德国和塞尔维亚的东西夹击是否会瞬间击溃罗马尼亚。
虽然俄国军队在东线战场的表现并不好,可罗马尼亚军队的表现又能胜过俄国军队多少呢?
罗马尼亚是能武装出数十万军队不假,可这只是俄国动员出的军队的零头而已。哪怕用人数差距来碾压,俄国也是能轻松碾死罗马尼亚的。
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一世清楚,和德国的秘密盟约只能威胁到俄国,并不能阻止俄国入侵并且占领罗马尼亚。
如果与俄国为敌,罗马尼亚将不得不承担起抵抗俄国入侵巴尔干半岛的重任。就算打赢了这场战争,罗马尼亚获得的战果也实在有限,最多只是向北吞并一部分俄国领土罢了。
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一世并未着急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也很快等来了自己想等的人,法国和俄国外交大使的联袂来访。
同盟国清楚罗马尼亚的重要性,协约国当然也清楚。
罗马尼亚是俄国连接塞尔维亚的桥梁,也是阻断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连接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