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罗马尼亚加入哪一边,哪一边在巴尔干半岛就会掌握更多的优势。
不管是为了给同盟国在巴尔干半岛制造更大的麻烦,还是为了吸引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关注,法国都不得不拉拢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
在罗马尼亚的首都布加勒斯特,法俄两国外交大使与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一世以及王储斐迪南进行了长达数个小时的交流,随后斐迪南王储面带微笑地将两位大使送出了王宫。
罗马尼亚的王储斐迪南并不是卡罗尔一世的亲儿子,而是他的侄子。
卡罗尔一世只有一个早夭的女儿玛丽亚,这也导致他的侄子斐迪南幸运地获得了罗马尼亚王位的继承权。
这在欧洲王室中并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对于许多家族来说,将王位保持在自己家族内才是最重要的事。
王储斐迪南并不是在罗马尼亚长大的,他也没有接受过自己叔父的教育。
这也导致现任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一世和王储斐迪南之间是有较大的分歧的,只不过这种分歧在大部分时候被隐藏了起来。
在之前的大多数时间里,罗马尼亚政府仍然以卡罗尔一世的意见为主,王储斐迪南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
可一件事不能忽略,那就是卡罗尔一世的年龄。卡罗尔一世出生于1839年,今年已经74岁的年纪。
哪怕是在人均寿命不断增长的后世,74岁也完全不算英年早逝了。更别提是在这个时代,在大多数人的目光当中,74岁已经完全算得上是高寿,是普通人无法奢望的寿命。
身为罗马尼亚的国王,卡罗尔一世当然也无法逃脱生老病死的命运。当一位国王逐渐衰老,他手中的权柄自然也在不断的降低。
虽然卡罗尔一世现在还是罗马尼亚的国王,可74岁的国王还能坐稳多长时间的王位呢?
是选择支持年轻的只有48岁年龄的王储,还是选择74岁老迈的国王,相信这并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随着卡罗尔一世的逐渐衰老,作为王国的王储,斐迪南王储也逐渐获得了更多的政治话语权。
而伴随着话语权的增多,卡罗尔一世和斐迪南王储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大。
罗马尼亚国内也大致分成了亲德派和亲俄派,这两个派系的主要代表人物,正是卡罗尔一世和斐迪南王储。
在今天与法俄两国外交代表会面之前,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一世仍然是坚持自己原本的意见的,那就是继续延续和德国以及奥匈帝国的盟约,加入同盟国打赢这场世界大战。
可当法国和俄国的外交大使开出各自的条件之后,纵使是活了74岁的卡罗尔一世,也不由得为之大吃一惊。
法国和俄国开出的条件是,只要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协约国将向罗马尼亚提供至少20万支步枪、2500万发子弹、1000门火炮、500挺机枪和相应的炮弹子弹。
除此之外,协约国还愿意向罗马尼亚提供一笔不低于2.5亿法郎的无息贷款,帮助罗马尼亚加快战争动员,提高军费投入。
罗马尼亚在战争中的付出也将会有回报。协约国将支持罗马尼亚在战后索取奥匈帝国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并且承诺与罗马尼亚签订一份为期20年的互不侵犯条约。
对罗马尼亚来说,特兰西瓦尼亚的吸引力实在太大,大到原本亲德派的卡罗尔一世都有些动心了。
特兰西瓦尼亚位于匈牙利境内,是一块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
这也是罗马尼亚动心的原因,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任何一个欧洲小国来说,可都是一份惊天大礼。
一旦罗马尼亚能够顺利获得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将成为巴尔干半岛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也应当是巴尔干半岛最多的。
而且与法俄签订20年的互不侵犯条约也能彻底解决罗马尼亚有可能被俄国入侵的局面,让罗马尼亚得以安稳的发展。
罗马尼亚当初之所以和德国以及奥匈帝国签订秘密盟约,不正是因为担心俄国的威胁吗?
如果能够通过签订一份长期的互不侵犯条约来解决,自然要比与俄国为敌更加划算。
虽然卡罗尔一世和斐迪南王储都对法国以及俄国开出的条件十分动心,但两人的年纪都不小,自然不可能如此草率的就下达决定。
在斐迪南王储亲自送两国外交大使离开之后,罗马尼亚政府立刻召开了会议,由斐迪南王储亲自发起议题,商讨罗马尼亚应当如何选择。
当罗马尼亚政府的高官得知法国和俄国支持罗马尼亚索取特兰西瓦尼亚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官员都为此而震惊,少数亲俄派的可能是提前获得消息的原因,显得倒没有那么激动。
因为卡罗尔一世和斐迪南王储都对法俄两国开出的条件心动,这也导致两人虽然明白亲俄派和法俄两国肯定有勾结,但对此也并不打算深究。
毕竟罗马尼亚还是要和俄国搞好关系的,在奥匈帝国战败之后,俄国也将成为罗马尼亚唯一的列强邻国,也是唯一有可能威胁到罗马尼亚的国家。
在清楚德奥和法俄外交大使各自开出的条件之后,罗马尼亚政府进行了长达数个小时的讨论,最终在国王卡罗尔一世疲惫不堪的目光当中,商讨出了一个还算得到认可的结果。
先是和法俄外交大使亲切会谈了数个小时的时间,随后又在政府召开了数个小时的会议,这对已经74岁的老国王卡罗尔一世来说,确实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不过卡罗尔一世也清楚如何选择对罗马尼亚来说相当重要,甚至有可能颠覆罗马尼亚王室的地位。
一旦罗马尼亚选择加入协约国,并且在战争中战败,德国和奥匈帝国可不会顾及罗马尼亚同属霍亨索伦王朝,到时候罗马尼亚王室可就得挨刀子了。
和卡罗尔一世以及斐迪南王储预料的相差不大,虽然罗马尼亚官员的讨论相当激烈,但最终的结果却统一的偏向亲俄派。
没办法,法国和俄国的外交代表开出的条件实在太具有诱惑力了,这是德国奥匈帝国完全无法开出的。
如果罗马尼亚加入同盟国的话,周边的敌人就只有塞尔维亚和俄国。
奥匈帝国早就对塞尔维亚垂涎欲滴,自然不愿意割让一部分塞尔维亚的领土给罗马尼亚。
更何况,罗马尼亚也不愿意吞并塞尔维亚的领土。
罗马尼亚的国土本来就是偏向长方形的,要是再吞并西边的塞尔维亚的领土,国土面积就变得十分狭长,这对罗马尼亚来说并不算什么好事情。
一旦被敌人从中间拦腰切断,罗马尼亚将首尾不得两顾,反而变成了负担。
吞并俄国的领土对罗马尼亚来说倒是一个好的选择,可罗马尼亚本身就在防备俄国的入侵,要是吞并了俄国的领土,势必会和俄国结下死仇。
就算俄国战败了,底子仍然是一个列强国家,是罗马尼亚不可匹敌的。
对罗马尼亚来说,加入同盟国是不划算的。相较于协约国开出的条件,同盟国开出的条件也确实没有多少诚意。
同盟国自身的物资都是比较匮乏的,自然不可能为罗马尼亚提供太多的物资。甚至反过来,同盟国还需要罗马尼亚向自己提供石油资源,反过来反哺同盟国。
两两相比之下,到底选择哪一方对罗马尼亚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也是政府会议最终一致性偏向亲俄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