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盼君知道这是正理。
皇帝的旨意,发到政务处之后,通常并不是马上下发的。
特别是涉及到国政方针的事。
比如说,皇帝说要推行义务教育,可具体怎么推行呢?
这需要一个很详细的执行方案。
并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否则,
诸如,以地方财政紧张,没钱为由,置之不理。
或者只装装样子做一下表面功夫,招几个学生应付一下,实际上根本上不落实下去。
就算上面问起来,他们也可以答复,没钱我怎么办?
又或者,以办义务教育为由,向百姓加征教育税之类的。
实际上却是借机模征暴敛,大肆敛财。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尤其是有了圣旨当挡箭牌,那更是会群魔乱舞,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
所以,在发放圣旨,尤其是发放涉及国政方针的圣旨之前,一定要细化,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以便约束
不过,今日的情况不一样。
顾盼君道:“马上就发下去,一分钟也不许拖延。”
“在下发的同时,可以注明,这是大纲。”
“后续朝廷还会下发具体的实施方针。”
“此外,还要让各级官府传达陛下的旨意,张贴告示,让大明的每一个老百姓,都知道陛下祭祀圣人的祷文里说了什么。”
她顿了顿,又接着道:“不仅政务处要发,军务处也要发。”
“要让全军所有将士,都知道这是陛下的旨意。”
“除此之外,《大明日报》要将祷文全文在头版头条刊印,大肆宣传。”
“尤其是要让陛下确立新学的旨意,深入人心。”
杨士奇微微有些错愕。
虽说传达皇帝祭圣的祷文,是理所应当的事。
但也不必这么急吧?
莫非出什么事了?
不过,他行事素来谨慎,尤其是成了政务大臣之后,更是如此。
绝不会随意多说一句话。
当下拱手道:“臣遵旨!”
旋即令人去传令,让电报机房里的人,赶快将祷文发给
此时,蓝玉出列道:“皇后娘娘,本朝律法,后宫不得干政。”
“虽然皇后尊贵无比,但止管内宫之内,外廷政务,虽片语不得耳闻,更不许置言。”
“况且,皇后娘娘此前还被陛下降了明旨,禁足于坤宁宫中。”
“今日皇后娘娘公然抗旨,擅自离开坤宁宫,已是大罪。”
“来这勤务殿,对朝廷政务、军务,指手画脚,更是不该。”
“臣敢问皇后娘娘,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何来此干政?”
他一连串质问,直接压了下来。
言语咄咄逼人,对皇后公然干政,极为不满。
问完之后,又接着道:“刚才收到有驻军发来的消息,言及陛下在曲阜发紧急电文,让他们立刻带领全军,赶往曲阜文庙。”
“蓝玉私以为,陛下早定了规定。”
“凡是调动军队,必经过军务处。”
“况且如今电报往来方便,往军务处发一封电报,再让军务处传达调兵之令,又有何妨?”
“为何要绕过军务处调兵呢?”
“再者,陛下在山东曲阜祭祀圣人,好端端的,怎么会紧急调兵前去呢?”
“这其中甚是不合情理。”
“微臣只恐其中有诈。”
“或有人假传旨意。”
“毕竟只是电文,究竟是不是陛下的旨意,难以核验。”
“皇后娘娘,您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顾盼君看了眼气势汹汹的蓝玉,而后目光又缓缓扫过在场的所有政务大臣,军务大臣,方开口道:
“没错,本宫今日确实是违旨出来了。”
“因为皇帝在山东曲阜,遭遇逆贼作乱,已然身陷险境。”
“眼下朝中又无人监国。”
“本宫身为皇后,不得不出来主持大局。”
此言一出,下方的政务大臣和军务大臣皆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顾盼君又拂地一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盯着蓝玉道:“你刚才问,绕过军务处调兵,是不是有人假传旨意?”
“本宫现在就可以回答你,是随驾的贵妃徐妙锦以陛下的名义,下发的调兵旨意。”
这番话有若惊雷炸响,蓝玉都被惊得愣在了那里。
听到觉得奇怪。
但并没有人往造反这方面去想。
更不会想到,有人敢谋害陛下。
毕竟,如今是太平盛世。
大明国力正蒸蒸日上,朝内安定,海宴河清。
这时候,如果说有一二逆贼,做行刺陛下的事,他们还能相信。
大明这么大,总会有些不怕死的逆贼。
天下治理得再怎么好,也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满意。
比如说,被清剿的山贼,被压制得不得消声匿迹的白莲教余孽等人,他们看到大明越来越繁荣,只会越来越恨大明天子。
其中的亡命之徒,铤而走险,做下行刺之事,也有可能。
可若说起兵造反,且到了需要派兵去镇压的程度,那无论是政务大臣,还是军务大臣,都不太相信。
首先,民间百姓造反,需要拉拢一大批人马。
总不可能一两个人造反吧。
但如今大明国泰民安,百姓都安居乐业,谁会听别人的忽悠去造反呢?
好好活着不好吗?
造反这种事,往往是活不下去了,才会铤而走险去做的。
很显然,如今的大明,并没有这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