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翟总不愧是文化人
老师在大半年前来东阳时,翟达专门为其展示过尚不成熟的“无人机”技术。
无他,这算是他和老师之间的一个小约定,当年在京北那间小小的宿舍里,翟达给老师展示过许多“插画”,其中就有无人机应用在农业上的画面。
不过那日,老师与其说是对无人机感兴趣,倒似乎对“机核协议”更感惊奇。
而现在...老师专门打电话,询问“机核协议”的开发者情况。
虽然周墨本人一直强调,这项技术是团队共同完善的,甚至之后很少参与,但若问开发者,显然只能报出其名字。
老师目前经手的东西可不少,但即便都聚焦在航天部分:飞弹、火箭、探月之类的。
都是大事业,甚至可以说是“民族事业”。
机核协议应用在探月工程上还是火箭翟达感觉还有点生硬,这不算一个特別完善的技术.:
但老师都打电话了,他自然不会拒绝,今日事后就会安排任务,让周墨带队去一趟。
最多叮嘱一句:认真点,別去老师那拉了个大的。
將这个突发情况先拋在脑后,翟达专注於今日的仪式,带著一眾客人,游走在超级工厂的各个区域內。
当看到那台威武霸气的超大型一体化压铸机的时候,那些全国同行都瞪大了眼睛。
比亚蒂的王总直接就想爬上去,小楼梯都爬了好几节,才意识到这不是自己的东西,回头尷尬的笑了笑。
“翟总,能..能上么”
翟达:你都上二楼了.:.我还能不让你玩好么
“没关係,注意安全就行。”
然后跟著上去一连串李总、何总、吴总..:
一个个眉开眼笑的。
好大,好喜欢!
这些,也都是“万力-9000”的潜在订购者。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来的同行或者说“未来同行”,都是有志於进军新能源產业的国內企业、个人,来路也是五八门。
有如王船福这样,已经有造车能力的。
也有一些刚刚成立,正在摸索的。
甚至,是一些站在门外,还在犹豫的。
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是万部在长期推动工作中,接触到且挑选出的。
不是说他们都是“好人”或者“好老板”,有的也只是单纯从资本角度看好,甚至忽悠了一帮投资人想干一票混补贴的。
但他们都是执行力比较强,有望在未来成为入局者的人。
能够近距离接触研究院的超级工厂,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格外重要。
翟达给眾人逐渐讲解,从超大型压铸机的运用,到动力电池的安全保障,再到鸿图0s
车机的拓展应用。
他主要是给卢部、万部讲的,但也並没有因为有几个“潜在竞爭对手”就藏私。
五大车间,足足费了三个多小时才走完,可以说细致程度远超常规意义上的“考察”,但也展现出了一种强大的风采。
自信、平静、水到渠成。
对研究院来说,汽车业务不是孤注一掷的“赌博”,也不是艰难抉择的“转型”,甚至谈不上坚定不移的“嚮往”。
但即便如此,研究院人也扎扎实实走在了所有人前列。
甚至不用强调自己为了研发做了多少努力,开了多少会,吃了多少苦..:
稍有专业视角的人都不难发现,这座超级工厂和传统汽车製造工厂区別极大。
无论是大压铸机带来了流程简化,还是电池车间这种全新的生產环节,亦或者是极高的电子化带来的新挑战。
其技术含量,远超常规。
考察的最后,翟达没有选择將所有人带去办公楼的某间会议室,搞点大礼堂风的想法,而是將所有人带回了最初的“压铸车间”。
这里不知何时,已经摆放了许多座椅,面对著那座“钢铁大別墅”,许多研究院的工程师围绕著其上下,似乎在做什么准备工作。
显然“揭幕仪式”地点放在了车间里。
眾人带著点疑惑纷纷入座,心道也许是时间紧急没工夫搞“礼堂”或“仪式”,不过大多数人並不在意这些所谓的礼仪。
而翟达,也没有直接开始,而是等眾人落座后,简单的拿起话筒:
“刚才都是些静態展示,光靠我一张嘴说的未必清晰,所以在正式开始前,安排了一个小环节,请各位见证一下,这台万力-9000的真正启动。”
说罢,在眾人惊讶的目光中,对后方拍了拍手。
工程师们得到授意,原料添加和参数调整都已准备好了,工厂內开始出现明显的设备运转噪音,那是铝锭正在被强劲电力逐渐加热的动静。
自动喷淋系统探出喷头,將脱模剂喷洒至巨大的模具內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