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风也瀟瀟
出洛阳城东门,骑马十余里,便是白马寺。
红色的寺门前,有两匹醒目的石马,精雕细琢。
白马寺的门楼高大宏伟,“这寺门是三年前新建的,原来的寺门毁於隋乱战火之中。”
战事一停,白马寺便又焕然一新。
“这白马寺很大,僧人得跑马关山门!”
李逸想到了无极观,房倒屋塌,一场暴雨,塬崖垮塌,把无极观的李老道砸死了。
风也瀟瀟,飞雪飘飘。
乱世菩萨不问事,老君背剑救沧桑,盛世天下佛门昌,道士深山自修藏。
其实几年前,李逸也来过白马寺。
那个时候洛阳城的主人还是王世充,这白马寺早在王世充和李密等人的拉锯中残破,大唐秦王率军攻洛阳城,白马寺和少林寺都派出了武僧来唐军效力协助,理由却也朴实无华,因为王世充长期困於洛阳一带,粮草紧缺,於是他对河南的那些寺庙里的钱粮打起了主意,征粮借粮到他们头上。
因此和尚们就心生不满,待到唐军攻洛阳,他们便立马送钱粮到唐营,还派武僧来支持。
所谓少林十三棍僧救秦王这个故事,真真假假。
在洛阳城外战场上,李世民几次遇险,但拼死救他的是尉迟恭和丘行恭,是段志玄张士贵秦叔宝等人。
和尚们押注却是对了,王世充没坚持到最后,唐军攻入了洛阳。战后,论功行赏,白马、少林等寺和尚们也获得了不少赏赐。
不仅各寺被王世充等夺去的土地全部归还,而且还赏赐了不少土地。
比如少林寺,就一次性赏赐了四十顷田地,並赐碾础一座。
白马寺也获赐了数千亩田地。
正凭著这关係,白马寺在短短几年时间,又恢復往日兴盛。
山门更加宏伟。
沿著中轴线,五座大殿高高聂立著。
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殿,一座比一座宏伟,全是近几年才重建的。
五座大殿两边,还有钟鼓楼、门头堂、藏经阁等建筑,院中栽满松柏,和红墙绿瓦的大殿相映空中香菸繚绕著,天空铅云低垂,雪在空中轻飘飘的隨风舞动。
一落到地上,却瞬间消融不见。
寺內钟声响起山门大开,寺院三纲率领著眾僧亲自来迎接。
李逸望著远处,十余位紫衣僧人,不由感嘆,这白马寺不愧是佛门祖庭,能得赐紫衣的,可都是高僧大德,地显崇高。
“贫僧白马寺上座慧隱,率鄙寺僧眾,恭迎李司徒。”
早听闻慧隱大名,听说很有德行,还曾给皇帝讲过经。
据说都八十多岁了,可看著却还挺年轻,精神翼,鬍鬚如银丝。
最特別的是他的眉毛,又白又长。
慧隱慈眉善目。
李逸面带著微笑,在他恭请下进入山门。
寺里和尚很多,慧隱也没隱瞒说如今寺中僧人两千余。这两千余僧,都是近几年陆续来投的,不少原是其它寺的僧人,因寺庙在战乱中被毁,於是来投白马寺。
还有些原不是僧人,后在白马寺出家的。
这两千余僧,除了武僧团,每日练武、护寺,其余的僧人只是诵经礼佛,他们並不承担什么劳作。
寺里有数量庞大的净人,从寺里的资產管理,到日常杂役,全都由这些净人负责。
这些净人,有受僱於寺的,也有是未出家的居士,免费来为寺里做役。
白马寺在这一块要求较严格,凡是和俗务、钱財有关的,僧人都不直接接触,而是由净人来承担,诸如寺中的採购,香积厨的放贷,长生库的典当,还有接受香油供奉,再到寺田的收租,碾础、油坊、车店等等作坊產业的经营,全都由净人负责。
就是寺中洒扫、做饭这些杂役,都有专门净人负责。
李逸听的心里大讶,那这寺里两千多和尚,他们干啥
整天就除了念经诵佛,啥也不干
怪不得这么多和尚跑来白马寺,这么好的条件,谁不愿意来。
在三纲和一眾执事僧陪同下,李逸一路参观,遇佛便拜,见佛烧香。
整个白马寺占地很广,几乎是战后重建的,有无数善男信女捐献资助重建,其中也还有两位天子的赏赐,连洛州都督府都拔了钱帛相助。
洛阳城现在都还有些破破烂烂的,这白马寺倒是修的富丽堂皇。
两千余僧人,一个个的僧衣都是乾净整洁,连个补丁都没有。
全都养的白白胖胖的。
这还真是世外净土啊。
“寺中有两千多名僧人吗”李逸问。
“嗯,之前隋乱,周边许多佛寺毁於战火,眾多僧人流离失所,最后来投我白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