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七章 制二子竟斩文静(1/2)

出善阳,西南而行,行二百余里,过黄河,入进关中地界,转而南下,行千余里,乃至长安。刘武周所遣之使,虽是马歇人不歇,昼夜兼驰,也是数日后才到城外。刘武周与李渊私下已有联系,他这使者入城倒是无碍,进到城中,几经周转,刘武周的书信呈到了李渊案上。

看罢书信,李渊大惊失色,急召李建成、李世民,及诸大臣觐见。

李建成、李世民都在宫城中住,两人到得最早。李渊便把刘武周来信给他两人瞧看。两人相继看了。李建成亦是惊色,脱口而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李善道好生诡计!这厮明赴河东,却使高曦、萧裕北取刘武周。这、这……,刘武周告急求援,父皇计议何以回复?”

李渊先未回答,目光在他的这两个儿子身上。

尽管两年前就称了帝,——称帝的过程很顺利,从大业十三年七月五日在太原起兵,到去年六月十八日,在太极殿即皇帝位,前后统共不到一年的时间。但称帝后,这两年的日子,李渊大部分之时,过的并不舒心。薛举父子、李轨、梁师都等关中外患是其一;关外的李善道南征北战,声势越来越大是其二;李建成、李世民,他这两个儿子日渐不合是其三。

三者相较,关中外患近已基本消弭,只剩下了个梁师都,而梁师都远不能与薛举父子比,不需大军往伐,只一个延州总管段德操就足可将他抵御,屡次败之,是关中外患已不足虑。至於李善道,月前闻他大败李密,尽歼李密之众,掩得山东、河南诸郡之地,固其声势是愈发浩大,然关中四塞之地,且自现已得巴蜀,亦足堪抗衡,又江淮诸地尚且纷乱,此是李善道可称远忧,然亦不算近忧。唯一让他当下常自虑之的,却便是李建成、李世民争斗渐炽此事!

李渊出身门阀,久在朝中,为人上者如何掌权之道,他早已稔熟於心,不外乎两个字:“制衡”。对臣属如此,对儿子们也是如此。故他起兵之初,对李建成、李世民这两个都很有能力的成年儿子,采用的便是制衡之术。当时才方起兵,军士不多,军分左右,李建成、李世民各掌一军。入了长安,掌了长安朝权以后,虽戎旅之事,多付李世民,然中枢政务,李建成则多参之,并及早地立他为太子,以消除李世民可能因军功而获得的声望。——事实上,李建成也是有军事能力的,却之所以戎旅之事,多付李世民,正亦是因为李建成已被立太子。

本来制衡得好好的,两个儿子俱有才能,他作为父亲,居上统御就是。

不意却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委实太过出色,才起兵时,打西河、打霍邑、打蒲坂,彼时因是唐军全军都上,他虽已表现出了他的不同,还没有怎么特别显他,但到了长安后的随后诸战,临危受命,面对李善道、刘武周两路夹击,夺回太原是一;特别与薛举父子的历战,唐军大将尽被薛举父子打得花流水,没一个是对手,唯李世民凡战皆胜,全靠他才力挽狂澜,於是李世民在唐军中的威望,眼下已一时无两!——包括很多的朝臣,也都称赞他,倾心於他。

这一下,就搞得李建成、李世民这两个儿子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

就李渊内心来,手心手背都是肉,而且他起兵之前,在太原时,诸子之中,唯李世民从在他身边,他对李世民也是很喜爱的,可喜爱是一回事,政治是另一回事。

有道是,“天家无亲情”。李建成毕竟是嫡长子,立储以长,礼之正也,若因李世民功高就易储,必会引发朝中之乱,此决不可行;同时,短短一两年间,李世民在唐军、唐臣中的声望就这么高了,若再立他为太子,恐其威权就会太盛,则他这个父皇,也将难以制驭。

因李渊一向来,都是持衡为要,竭力维持现有格局,既不动摇太子之位,又倚重李世民之才。於二者之间谨慎权衡,断不肯使一方独大,以避免骨肉相争、朝局大乱而酿成祸患。——外有李善道这个强敌,一旦再生内乱,国必危矣。甚至不需李善道来攻,单是内部倾轧便足以瓦解新政初立的根基,唐或自将灭亡矣。可这平衡之术,如今却是日愈力不从心!

就在不久前,消灭了李轨后,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原本薛举父子、李轨俱平,李渊接受了李建成自请,——却李建成之自请,实出於东宫官属太子中允王轨的建议,李渊亦知,然出於制衡二子的考虑,对此默许,已准备下旨,令李建成、李世民各统一军,分攻陕虢、河东,意在也给李建成一个建功机会,以平衡李世民威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