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小的工厂也需要统筹规划,等几位村干部兴奋过后,孙默才正式开始讲解建立工厂的施工建设过程,原材料的采集和运输节点,工人操作技能的培训和安全教育,还有必要的机器设备,电力保障等问题如何处理。
孙默提出的一连串的难关,都让在座的各位村干部又变的心浮气躁,反而是最主要的产品销售环节却不用孙默操心太多,现在是个物资短缺的年代,东西多了卖不出去?绝对不可能!以后水泥厂投产后,村干部们不怕水泥产量多,相比产能过剩,他们更怕水泥产量低,完不成县里的任务。
既然小涂村上下一心,要快干硬上,那只能提高水泥的制造工艺水平,走水泥制造工业化的道路,必要的设备和电力供应就是亟待解决的拦路虎。
说起工业化的水泥制作工艺:第一步是破碎。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原料预均化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更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生料在水泥窑中完成预热和预分解后,之后的工序是进入回转窑进行熟料的烧制;在回转窑里矿物中的碳酸盐进一步迅速的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固相反应,生成水泥熟料中的矿物质;随着物料温度升高矿物会变成液态,进行反应生成大量熟料;熟料烧成后,温度开始降低;待水泥熟料冷却到能输送、贮存和水泥研磨所能承受的温度转运至下一道工序。
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工序,它的耗电最多。其主要作用是在于将水泥熟料粉磨至适宜的粒度,用细度、比表面积等显示具体的标准,要求形成一定的颗粒配比,达到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等一系列工艺要求。
‘俗话说得好,上面千根线,体只能迎难而上,遇到一件那就解决一件。’待孙默表述完毕,金满仓村长一锤定音,接话过来。总结一下孙默的讲解内容后,他毅然决然地表示道。金满仓再一次夺人眼球的伟光正,沦为路人甲的孙默心里犹如屋外的风雨般凄苦,只能阿Q地默默地在心里接了一句:力争做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接下来的几天,小涂村的村民们被编为若干小组,按照技能和体力开始辛勤的劳动。一组负责原材料的准备,一组负责整修道路,最重要的如粉碎机等生产设备的制作交给了孙默带领的铁匠组。
后世地条钢的制造极为简单,在孙默的指导下,村里的铁匠用坩埚烧化铁矿石,得到最基础的铁料;接着采用沙范法获得模具。将融化的铁料灌入模具中,冷却后采用人力打磨的方式获得各个部件;最后将它们组装在一起,就获得了八轴粉碎机的粉碎机构。
至于电力来源,原本设想的方式是从县城拉一条电线过来。等到实施的时候才发现,线路遥远且不说,县城自己的电力供应都捉襟见肘,更不要说用来解决供应三十里外的小涂村的工业用电需求。
在一切又回到原点的时候,还是孙默想出了办法。村里不是获得了一部分水泥供应嘛,也别等冬天修水利了,现在先在响水河靠近村寨的一侧高地上修一条引水渠,水泥修建的引水渠不仅能灌溉村里的麦田,还可以利用地势差,用小型发电机组产生的电力供应水泥厂的生产。
经过孙默的计算,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连村里的电力供应都能一步到位解决。其实孙默早就受够了村里没电的日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乡村生活,看起来很美;可是渡过最初的几天,一旦陷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生活,会让习惯了城市嘈杂生活的人们更多的是感到枯燥乏味。
在孙默看来,制造小型发电机构没有多难,一只羊是赶,两只羊是放,干脆水泥厂和供电设备一起解决吧。无非就是多铸几个模具,多拉几根铜丝的事。只要村里人支持,他相信自己就可以独立完成发电机的制造和安装。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