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技术的工人相对收入要更高一些,达到六七十元,当然为了避免引起村民们的非议,他们的工资水平和体力劳动强度大的村民相比相差不大,仅有五块钱的差距。收入最低的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学徒工,每个月只有十八元钱的工资。
这部分人大多来自于其它村庄,没赶上水泥厂最初工人队伍培训的机会,只能跟着先入厂的师傅学手艺。一年后学徒期满,他们的工资水平才能提高到熟练工的标准。可就算这样的招工条件,也让附近村庄生活的村民羡慕地急红了眼。
中原省土地肥沃,但工业并不发达,农村里的村民们土里刨食,忙上一整年,收入和城里的工人也无法相比,有机会当工人是大多数农民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为了能到小涂村水泥厂上班挣工资,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的人利用姻亲关系,让嫁到村里的闺女吹吹枕头风,想办法给自家的兄弟找门路进工厂;有的人打起了感情牌,利用和村里能说得上话的几个人从前结交下的私交情谊,想办法让自家孩子被水泥厂接收;还有的村庄的村干部也是心思活络的明白人,他们通过官面渠道,提出和小涂村进行条件交换,用本村与小涂村接壤的山林和土地入股水泥厂,从而达到让本村村民能到小涂村村办企业上班的目的。
提出这个建议的村子叫杏花村,它们村子的地界和小涂村紧挨着;在他们用来交换的山林上正好蕴藏着小涂村后续继续扩大产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不可缺的矿物资源;拿出来的土地也可以用来修建新的厂房和仓库。
如此有利的条件,怎么可以拒绝。在孙默的暗示下,老狐狸金满仓迅速接受到了孙默的信号,他摆出一副欲拒还迎的暧昧态度。那个村庄的村长名字叫李照宏,看出金满仓的态度有松动,他很快说服乡上的干部出面,进一步撮合两个村子相互间的合作。
老狐狸的架子端的十足,直到乡长高英亲自出面作保,才在两个村子合作的协议书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水泥厂劳动力的目前缺口很大,上赶子送上门来的壮劳力,怎么会被放过,很快来自杏花村的村民开始被大批吸收进水泥厂参加工作。
这样的合作动作,起到了示范作用;接下来附近距离较近的几个村庄也有样学样,争先恐后的向小涂村的村干部们抛起了媚眼。一时间小涂村简直是炙手可热,村干部们走出去的时候,气势都比从前强了几分。
与他们的意气风发相比,孙默却越发的沉寂了下来。颇有几分‘事了弗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古之贤士风范。
做出这样的决定,对孙默来说再合适不过;毕竟认真说起来,他身上还背着错误呢。小涂村正处于烈火烹油的时候,从县里到乡上都投来大量关注的目光,低调是孙默现下最好的保护色。
金村长不愧是个成精的老狐狸,他很快发现孙默再有意识的保持低调后,也十分配合的不再在乡干部面前夸赞孙默过人的能力。仿佛孙默这个人不存在一样,寄希望于让时间默默抵消孙默这一段时间辛勤工作成功后,所带来威力巨大冲击波的碰撞冲击。
世事难料,孙默的心理建设做的再出色,也无法保证一切事情都向好的方向发展。试想一下,穷苦的乡野之地,突如其来冒出个产能不低的水泥厂,不亚于后世放了颗超级卫星。它所带来的冲击力怎么可能马上消散。
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旦孙默在小涂村里的所作所为被县里、哪怕是乡上知道,他都会被吹到风口浪尖,置身于大众的视野,而这正是孙默最担心的地方。
几个月前的那场风暴中,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其中也包括孙默本人。相比其他境遇更悲催的人,孙默是幸运的,他有一个老首长在背后时刻关心着他的一举一动,必要时为他提供自上而下的保护。正是因为有了老首长的看护,孙默才能在狂风暴雨中偏安一隅,独善其身。
时间才过去短短几个月,风暴的余波还未平息,孙默不能、也不敢出现在有心人的视野里。那不仅会造成他本人被追究更严重责任的后果,还可能连累到保护他的老首长的安危。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老首长,孙默只能选择躲藏在阴暗的角落里,避免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和麻烦。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