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章觅迹(1/2)

看着这首诗,孙默顾不上吃饭,他陷入深深的思考。这首诗是一位小日子诗人所写,当初东北沦陷时,小日子强迫东北人学日语、说日文,做为东北人的孙默也学过一段时间日文。对小日子文化略有了解。

他和随后赶到江有义家的江水流说道:“看来开始时我的猜测是错误的,刘永强不是国民党败退弯弯时留下的潜伏特务,而是小日子留下的暗子间谍。”

听了孙默新的猜测,江水流却有些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仅凭人家写了一首小日子人作的诗,就怀疑刘老师是小日子间谍,有点想当然。你孙默是东北人学过日文,人家刘老师也是东北人,同样会日文、怎么啦?”

孙默看出江水流对自己的判断有些不以为然,他马上补充起自己看似有漏洞可寻的观点。他说:“这首诗表面是写景,其实是写景喻人,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一个东北人想念故乡,可以选择许多诗抒情,可他用的却是小日子诗人描写富士山的诗句,从这一点来说他的身份就已经昭然若揭。”

“何况,”略为停顿一下,等两个人能接受自己的观点,孙默才接着讲道:“东北沦陷后,小日子确实强迫东北人说日语、学日文,但你们俩个不知道,其实大多数能有机会去学校读书的东北孩子,首先会在三到五岁的年龄,到家族里的私塾,接受华夏文化的启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练习书法是每个孩子正式上学前的必修课。

咱们华夏灿烂文明的历史,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启蒙读书的孩子们养成了极好的写字运笔习惯。”

孙默说的没错,小日子对东北的统治基础并不牢固,占领东北的那几年,东北人组成的抗日联军一直在坚持不懈的进行军事斗争,反抗小日子的侵略。而凡是心怀故国的东北人也在默默地进行着自己的抗争,那就是他们会在孩子们启蒙时,注重学习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传承。

反而是师承于华夏文化的小日子,在使用华夏繁体字为母,创建小日子片甲字体后,画虎不成反类犬,写字运笔时留下了不好的习惯。当然也有少部分人会甘当小日子的走狗,学习小日子的语言文字。可是那样的人在孙默看来,和小日子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同样包藏祸心,对他们的打击绝不能心慈手软,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到底。

孙默对两人人解释道:“因为文化底蕴的不同,华夏人在写竹字头时,竹的笔画笔顺是撇、横、竖、撇、横、竖钩,共六笔。而小日子是撇、横撇捺两笔。小日子还有一个不好的运笔习惯,那就是刘永强写这首诗时,在诗里走之旁的写法。”

他指着第二张纸上留下的字迹痕迹,说:“你们看这句长风破浪一帆还中的还字,华夏走之旁是三笔写成。要点是点不要和,不要写得太斜,不要把捺画的尾部上翘。”

“而小日子的走之旁是连笔一气呵成,刘永强的运笔特征正好符合小日子的运笔习惯。通过这两个运笔习惯,我可以初步断定,这位刘永强刘老师最大的可能是小日子人,最少也是一个愿意为主子卖命的忠实走狗。”

说完对刘永强本人的判断,孙默考虑片刻,说:“至于他老婆李欣然的身份,还得在得到更多信息后,才能确认她的具体情况。咱们也不要急于求成,不妨继续监视下去,看看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更多的发现!”

面对孙默斩钉截铁的推断,文化程度不高的江水流不得不表示信服,在确认刘永强可能是潜伏在国内的小日子后,蔡大姐和江水流还真有点不可置信。这小日子真是贼心不死,仗都打败了、不想着快点滚回老家,反而在投降前夕秘密在华夏留下暗子,在偏僻的小涂村潜伏了下来,果然不是个好东西。

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刘永强夫妻却甘愿隐姓埋名,留在一个小山村生活,蔡雨大姐表达着对刘永强夫妻两个人的不理解。‘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呢?’

面对蔡大姐的疑问,孙默也陷入沉思,确实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小涂村地处偏僻,到底有什么值得小日子念念不忘的目标,让他们在战争失败前夕,还要留下夫妻俩个暗子在这片土地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