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回他回来的时候,两手空空、脸色也苍白的几乎看不见血色。我好奇问他怎么了?他没有马上回答我,缓了好久才说:他在林子深处看见小日子兵杀人啦。他当时躲在窝棚里睡觉,小日子兵没发现他,才逃过一劫。”
“对了,我哥还说死的人里有他见过的人,就是远处莲花村的村民,”蔡大姐接着说:“当时我还将信将疑,结果没多久就听说山里北面远处的莲花村被一把火烧没了,莲花村的几百村民也再也没人见到过。”
江水流像是听天书一样看向蔡雨的方向,蔡雨表示她大哥蔡坤不让自己在外面瞎说,怕给家里人带来祸殃,才一直没有和其他村民说过这事。同在一个村子生活这么多年,江水流重来不知道还有这一段隐秘的故事。他不禁轻声说出自己的猜测:“难道村小学的刘永强夫妻就是小日子留下看守宝藏的守宝人?”
三人对视几眼,没准这事还真让江水流蒙准了。中原省历来是产粮大省,而明清两代,一直都把疏通河运、修建灌溉农田的水力设施看做国家头等大事,而祭祀河神则被认为是水运畅通、御灾除患的必要保障。在各地江河湖泊,祭祀河神、水神、龙神的祀宇很多。
比如规模最大的是运河岸边的皂河龙王庙行宫,该庙始建于明初,清朝以后逐年增饰。清朝的皇帝还多次亲自祭祀,庙中原有的匾额、碑刻、书画多出自清朝皇帝亲笔,各殿中供奉神祇的陈设用品,无不遵循皇家礼制,爵豆觚尊、三设六供,一应齐全。
庙里的银器、铜器乃至瓷器、玉器均为清廷御赐,其他的漆器、佛像、石碑、供品用品,其数量之丰富,工艺之精美,无不光彩夺目,精巧奢华,远非一般民间供奉的野寺观宇比拟类同。
随着清朝皇帝多次临幸,加上节庆时的祭祀和赏赐,龙王庙行宫里的珍藏日益增多,有些在后世看来价值连城的东西,在昔日行宫中都司空平常。
据行宫中最后一任方丈觉慧法师回忆,当时各殿神祇前供奉均用铜制宣德炉,总数不下三十余个,按现在拍卖价格,宣德炉的价格应在几十万元以上。
除正殿神像之外,僧人斋舍内供奉的是一两尺高的鎏金铜佛,这种佛像的价格后世拍卖的价格大约在三十万元左右;至于各种官窑瓷器,庙宇毁坏后、庙里的和尚们还俗的时候,还都带走了许多,而一件官窑青花瓷,后世卖上千百万元早已不是新闻啦。
另外像乾隆帝五次题诗的真迹,康熙、雍正所题的匾额、楹联、赞语,加上历年所接圣旨、御赐藏经计二百余件,俱由方丈亲自珍藏。
最为可惜的是,这样数量庞大的珍宝,因为战乱的原因,后来大多下落不明。而它们消失的时间恰好是在小日子快投降的前夕。难道蔡雨大哥蔡坤看到小日子兵杀人的地方,真的是汝宁地区传说中的小日子藏宝的地点?
按耐不住心里的焦急,也顾不上会不会引起其它村民的猜疑,三个人马上赶到蔡坤家,在避开蔡坤的媳妇和孩子们,马上开口向其询问起当年的往事。
蔡坤起初还不想多说,他支支吾吾的应付着三个人的问题,直到看见三个人脸色变得难看,才不得不说起尘封记忆深处多年的往事。当年他还年轻,有一股子虎劲。想着上山找到好木材,再打一手好家具,也能在十里八乡扬名立万。
所以他宁愿冒险深入后山森林,也想搏一把看看。结果一路走走看看,一直也没有发现名贵的树种。走进林子的第三天,他还不慎迷失了方向,最后不得已在林子里找了一个不深的洞穴容身。
当他以为自己要困死在这片山林里时,在采集蘑菇时,无意中发现了人走过后留下的足迹。这个发现让他升起活着走出林子的希望,他就赶回藏身的洞穴,带上自己的行囊巡着足迹一路追过去。两天后的傍晚,他又饥又渴的时候,他终于看到了那些人烧火做饭时飘起的炊烟。
那可是在山里,地形复杂的很,对面见到人,望山跑死马的地方。看看天色已晚,野兽也快出来觅食了,蔡坤就没敢乱跑。他在林子的深处找了一个隐蔽的角落搭建了个低矮的窝棚容身。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