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食品安全的新型种养模式,使农民的收入提高的同时,形成多级利用和物资的良性循环,达到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目标。
在工业方面,孙默打算从地区刘专员手里搞到大笔资金和来年的预算投入,在西平建一家初具规模地钢铁公司。
建立钢铁公司,大炼钢铁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发展工业和农业。
钢铁产量是一切工业发展的基础,几乎所有机器设备和生活日用品都需要钢铁来制造。
钢铁产量的多少对于发展工业来说至关重要,而华夏建立初期钢铁产品大多需要进口。
但当时的华夏经济条件有限,在面对国内急需大量钢铁来炼制工业设备,而国内钢铁供应量严重不足。
五八年九月至十二月的大炼钢铁运动,是在‘大跃进’中盲目追求钢铁生产高速度发展的一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其结果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这次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是从“十五年赶超英国”的口号提出之后,由钢铁生产高指标开始搞起来的。
从此国民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逐渐转向‘以钢为纲’,钢铁生产指标越提越高。八月,扩大会议正式决定五八年钢产量比五七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
这是一个严重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前八个月只生产钢四百万吨,会后,为了在余下四个月的时间里完成钢产量翻番的任务,全国掀起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动员九千多万人上山,砍树挖煤,找矿炼铁,建起几百万座小土高炉、小土焦炉。
他们违背科学规律,采取降低生产标准,用土法炼铁炼钢,甚至把家庭做饭用的铁锅和其他铁器砸碎,用作炼铁炼钢原料。
各地现代化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也打破各种规章制度,大搞群众运动,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
同时,电力、煤炭、运输、文教等部门掀起‘全民大办’,形成所谓‘以钢为纲,全面跃进’,‘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
甚至科学研究、学校师生,都要参与进去。经过几个月的野蛮生长,到五八年底,共生产钢一千一百余万吨,勉强合格的钢产量只有八百万吨,其余的根本无法使用。
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以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大批农村劳动力被占用,当年粮食等主要农作物“丰产不丰收”,人民生活开始发生严重困难。
孙默想着,与其被动等待上级下命令定目标,还不如主动出击,提前在自己治下的县域建立钢铁企业。这也成为了他在西平县上任后要实施的第一个新举措。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