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默摆出来的是礼贤下士的做派,读过史书的聪明人没有不明白的。
千金买马骨的佳话流传千载,历史上如此操作的名臣不知凡几,清末的曾国藩也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从前,有个喜欢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求取千里马。悬赏时间过了三年,却仍无一点收获。
这时,他手下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请您把这个差事交给我吧!”
国君好奇这个侍臣有什么办法能做到自己都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就点头同意。
结果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先一步死了。
得到这个令人囧桑的消息,他思虑了一会儿,仍然花费五百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
当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向国君复命时,国君见是马的尸骨,非常生气,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你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不是白费了500金吗!”
小侍臣笑道:“请国君息怒,五百金不是白费的。一匹死马您都愿意付出高价买回,这消息一旦传开,人们都会相信您是真心实意喜爱良马的国君,而且信重诺言、说话算话。这样一来,一定会有人自己主动登门献马。”
后来,果然如小侍臣所说,不出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三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这个故事最早的记载出自《战国策》,当时燕国的燕昭王想要招纳贤才,他身边的一个谋士郭隗就给他讲了这个故事。
郭隗很自谦地把自己比喻成死马,告诉燕昭王如果一国之君能对自己这样水平一般的人都加以礼遇,那么很快就会有贤才来投奔。
说起兴办钢铁公司的大计划,这次的人选未必有多么合适,这些人也只是矬子里面拔大个。
面对困难的人才招揽局面,别无他法的孙默只得借助着对这十二个人的礼贤下士,来营造一个不遗余力招揽人才的氛围,从而为达到兴办重工业基地的目的。
孙默认为,要真正的招揽到有用的人才,首先就是要做到畅通人才选拔渠道,广纳天下英才于一体;
其次就是给人才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以及生活上的必要保障;
再次就是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人才评价认可机制。
只有这样,他才能坐在西平县城里,变被动为主动,有条理性地去寻找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才能变相获得激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变‘人才难得为人才易得。’
当然对十二个人的关心和照顾,孙默也是出于真心。做任何事都应该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诚意,孙默是这样想的,也是一样认真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