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91章 他为什么?(2/2)

主持人几乎是不易察觉地松了口气,立刻点了他,“请这位先生提问。”

王主任扶了扶眼镜,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话筒,英语不错,语气依旧带着国内学术圈常见的那种温和腔调,但问题却像裹着棉布的针,“邹博士啊,报告听了,很受启发,工作量也看得出来,很大,很扎实。感谢你的报告。辛苦了。”

一开口,一种熟悉的先扬后抑的套路,让邹杰心里咯噔一下。

果然,这王主任话锋一转,“不过呢,我有个小问题,想跟你探讨一下。你在报告中多次强调你的研究是对经典理论的整合与实证检验,这个出发点很好。”

“但是,我仔细听了你的理论框架,尤其是关于网络权力分析的部分,发现其核心要素和逻辑结构,与李乐博士刚才阐述的三重互动模型,嗯,相似度似乎非常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上脸色瞬间有些尴尬的邹杰,又瞥了一眼台下安坐的李乐,继续说道,“当然,学术研究,英雄所见略同,思路撞车也是常有的事。”

“但既然存在如此高度的相似性,你是否能更清晰地说明一下,你的研究,相对于李乐博士已经系统阐述过的框架,其独立的、不可替代的贡献究竟体现在哪里?”

“除了你展示的那些数据图表,而且这些数据本身的分析方法似乎也并未超出常规,你的整合与检验,在理论层面,究竟‘新’在何处?”

问题看似平和,实则诛心。

它没有直接指责抄袭,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像一把软刀子,精准地刺向了邹杰研究最脆弱的地方,原创性不足,疑似过度借鉴甚至模仿。

潜台词几乎是,如果你的核心框架都是别人的,那你所谓的“整合”和“检验”,价值何在?是不是只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甚至是模仿?

台下一片低低的哗然,许多原本意兴阑珊的人都重新抬起头,目光聚焦在邹杰身上,想看他如何应对这近乎釜底抽薪的一问。

连李乐都微微皱起了眉头,不是针对邹杰,而是瞥了那位王主任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厌烦。

邹杰的脸瞬间涨红,又迅速褪去血色,变得苍白。他张了张嘴,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武田直树的脸色更加难看,藤岛也收起了那副事不关己的表情,眼神模糊的地盯着邹杰。

终于一股不甘和多年训练形成的应急反应强行压下了恐慌,邹杰用力掐了掐掌心,清醒了一些。

“谢,谢谢王主任的提问。”声音努力保持着镇定,“李乐博士的框架确实非常精彩,具有很高的理论启发性。我们的研究,确实,确实在某些宏观的思考方向上,存在....交集。”

他避开了“相似”这个词,选择了更模糊的“交集”。

“但是,我们的侧重点和切入路径是不同的。”邹杰努力组织着语言,试图找到一线生机,“李博士的框架更偏向于哲学思辨和宏观架构的搭建,而我们的研究,更侧重于在....在经典社会学理论,比如结构化理论、场域理论的具体指引下,进行....进行中层理论的转化和操作化,并试图通过更,更系统、更大规模的实证数据来进行验证和.....和修正。”

话里提到了“中层理论”、“操作化”、“验证和修正”,这些词听起来很学术,很扎实,试图将他的工作与李乐那种更偏向基础理论构建的“宏大叙事”区分开来,强调自己研究的“实证性”和“规范性”。

“具体到网络权力分析,”邹杰一时间感觉思路稍微顺畅了一点,“我们并非简单套用,而是尝试将经典理论中的权力资源类型学,与网络空间中的具体要素,比如平台规则代码、数据所有权、用户关系网络等进行更精细的对应和测量。”

“将相对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可以观察、可以测量的变量。这.....这本身是对理论的一种深化和补充,甚至可能发现理论在解释新现象时的不足。”

这番解释,虽然依旧有些磕绊,逻辑上也并非无懈可击,但至少勉强勾勒出了一个“差异化”的图景。

李乐是画地图的,他是拿着尺子在地图上量距离、做标记的。虽然地图是人家画的,但测量工作本身也有价值。

王主任听完,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没再追问,算是勉强接受了这个解释。台下也响起了一些窃窃私语,似乎部分听众觉得这个说法还算能自圆其说。

有了王主任带头,加上邹杰勉强应付了过去,会场的气氛似乎松动了一些。

接着又有两三位学者举手提问,问题依旧不轻松,有的质疑他数据样本的代表性,有的问他如何区分线上行为的“结构性制约”和个体的“策略性选择”,还有的问他如何回应李乐报告中提到的“算法黑箱”问题对其量化研究可信度的挑战。

邹杰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调动起全部的知识储备,一一应对。

回答时而流畅,时而卡壳,明显能感觉到他的信心在一点点被消耗。会场的气氛始终没有热起来,提问更像是一种例行公事般的“找茬”,而非真正的学术交流。

就在提问环节似乎要在这种沉闷和尴尬中草草收场时,武田直树终于拿起了面前的话筒。他脸色依旧不好看,但语气刻意放缓了一些,显然是想拉学生一把,挽回点颜面。

“邹君,你刚才提到了对结构化理论的应用。”武田的话里透着回护,“我想请你结合你收集的论坛数据,具体谈一谈,你是如何观察到用户的行为既受到平台规则机制的制约,同时又通过他们的日常实践,比如创造新的网络用语、形成非正式的互助规范,来微妙地改变甚至重塑了这些规则的?”

“这是一个很好的展示你理论应用深度的例子。”

这个问题明显是在给邹杰搭台子,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研究中相对扎实、也是预先准备比较充分的部分。问题本身是结构化理论的经典议题,安全,且易于发挥。

邹杰显然领会了武田的意图,感激地看了导师一眼,连忙接过话头,“是,谢谢武田老师的问题。”

他迅速在电脑上调出相应的,画着“繁复的”数据分析页面、“好看的”图表的内容,投射到幕布上。

“我们以某论坛版块的管理规则变迁为例......”

邹杰开始详细阐述一个案例,说明最初版规如何限制讨论范围,用户如何通过发明特定暗号绕过审核,形成亚文化圈子,最终促使版主修改规则,吸纳了部分用户创造的规范。

引用了用户发帖数据、关键词频率变化和版规修订记录来佐证。

这个回答中规中矩,案例也算典型,论证过程清晰,数据展示直观。虽然理论上没有超出原意,但实证部分确实做得比较细致。

台下不少人微微点头,武田直树脸上也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缓和。看来,京大扎实的实证训练功底,关键时刻还是能派上用场,挽回些许颜面。

武田听完,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没再说话,但目的已经达到。

邹杰只感觉背心的冷汗似乎干了一些。

而在武田提问完了之后,台下好多人也都明白了,这是老师出面,给学生讨了个周全,也就被那位王主任挑起来的提问的心思。

报告厅里又是一阵冷场。

“好了,诸位,还有问题没有?”主持人看了看时间,“如果没有的,邹博士的汇报就.....”

“等等,我还有一个问题。”

一个声音突兀地响起,带着一种慢条斯理的腔调。

是藤岛,他不知何时也拿到了话筒,脸上挂着一种看似温和,却让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邹杰心里咯噔一下,刚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绷紧。武田也皱起了眉头,看向藤岛,眼神带着询问,你滴,在搞什么八格牙路?

藤岛没有看武田,而是直接望向邹杰,语气甚至称得上“鼓励”。

“邹君,我还有一个问题。”藤岛的声音通过话筒清晰地传遍会场,“你刚才在回应问题时,提到了算法和数据是内嵌于规则的力量。这让我想到一个更深入的问题。”

藤岛稍作停顿,仿佛在组织语言,但说出的每个字都像精心打磨过的冰锥,“你报告中借鉴了,嗯,一些关于液态现代性的论述,试图描述网络权力的流动特征。”

“那么,按照你的框架,这种由算法和数据驱动的、高度流动的‘液态权力’,它是如何具体地、动态地重塑线上与线下之间,以及线上不同社群之间的权力边界的?”

“我指的是那种....非固定的、随着数据流和用户行为实时变动,甚至能被平台方通过调整参数而瞬间修改的隐性边界。你的实证研究,捕捉到了这种边界重塑的具体机制和证据吗?还是说,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测?”

这个问题,看似是在帮助邹杰深化论述,将他报告中一个看似时髦实则空洞的“液态”概念具体化。但实则是一记无比阴险的“背刺”!恶毒地将邹杰逼入了一个他几乎无法回答的绝境。

邹杰的研究,根本没有深入到能够捕捉和分析这种“实时变动隐性边界”的层面。他的数据是静态的、滞后的问卷调查和有限的论坛公开数据,哪里能支撑起对“液态权力重塑边界机制”的实证回答?

这完全超出了他目前的研究能力和数据支撑范围。

藤岛的问题,等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他理论框架中的一个华而不实、根基不稳的部分,赤裸裸地揭露出来,并要求他用根本不存在的“实证”来填充。

邹杰瞬间僵住了,感觉脚底发麻,刚才因为回答武田问题而建立起的一点信心瞬间崩塌。

会场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出了邹杰的窘迫和这个问题的毒辣。武田直树猛地转头,难以置信地瞪着藤岛,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他万万没想到,藤岛这个“自己人”,会在最后关头给出这样一击。

周帆在台下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我,这,我们认为....”邹杰支支吾吾,语无伦次,试图用一些空洞的术语来搪塞,比如这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更长期的数据追踪、边界确实存在模糊性等等。

可依旧无法触及问题的核心,更别提提供任何机制或证据。

藤岛面无表情地看着邹杰,那眼神仿佛在说,“看,这就是你研究的成色。”

就在邹杰几乎要准备承认自己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刻。

“嗯哼!”一个壮硕的身影从前排站了起来。

是李乐。

李乐先是向身旁的森内特和玛丽女士微微点头示意,然后从容地走到过道上,从一名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一只备用话筒。

全场的目光,包括森内特突然睁开的、带着玩味的眼睛,玛丽女士略显惊讶的表情,以及藤岛骤然眯起的双眼,都瞬间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邹杰也愣住了,呆呆地看着李乐,不明白他想做什么。是来落井下石?还是....

李乐打开话筒开关,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台上狼狈不堪的邹杰身上,声音清晰地响起,

“关于藤岛教授提出的这个非常精彩的问题,涉及到算法驱动下权力边界的流动性与重构机制,如果邹博士不介意的话,我想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尝试补充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或许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的议题。”

话音落下,整个第七分会场,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所有人都懵了,李乐....这是要帮他解围?

邹杰则难以置信地看向李乐,他来解释?他解释什么?他为什么要帮我?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