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6章 生辰礼(2/2)

苏婉:听我说谢谢你

老爷子早就猜到这最难缠的孙女肯定会在生辰这天埋汰他,因此,早早准备了生辰礼。

从书房找出学堂要用的书,反正日后还要招学子,书铺子买书贵,就让那个识字的自诩才女的孙女抄吧,抄完就给学子免费用。

这想法还是得益于三孙子写《论语》注解,虽算不上正经注解,但能给学子一点启发,也算好事。

苏婉要知道老爷子给她想的这个独一无二的生辰礼是受大哥写注解启发,一定会吐血。

自奶奶口中得知“奇葩”礼物后,一溜烟跑回自家。

并告诫自己:珍爱生活,原来老爷子!

回家越想越不得劲儿,还跟家里两人吐槽了一番。

本以为,生辰礼这件事儿就这么过了。

却不想,傍晚老爷子亲自过来一趟,大哥跟在身后帮忙抱书。

.

接收到大哥同情的眼神,苏婉无语望天,“爷爷,我是小辈,哪能要您的礼物,快带回去吧,您老要实在想送,留给忞宇吧!”

她还在做最后的挣扎,可老爷子根本不搭话,示意三孙子将书放下,开始戴高帽,“你是咱家第一个识字的女娃,是咱家的小才女,当然,以后长大就是大才女。”

“这些书啊,多看看,若是得闲,抄着练练字,若是能拿得出手我就在学堂用,以后孩子来上学,不用去书铺买书,一举两得。”

看着老爷子施施然出大门的背影,苏婉努了努嘴,是个小心眼的老头子没错了!

安儿得知这份礼物后,竟然大受启发,跑到苏婉面前,“二姐,你放心,明年生辰礼我就送你我抄写的《论语》,这样你就不用抄啦。”

“所以,我以后收你的生辰礼可以概括为,后年苏志安亲笔抄写《诗经》,大后年《大学》、大大后年《中庸》吗?”苏婉面无表情。

安儿挠头,“我还没想那么远,若二姐想要我就送。”

梨花被他逗得哈哈大笑,苏婉自己也是又气又笑。

为了找补回来,每日严格监督三崽崽描红,她就等三人书法练得能看过眼,就开始让三人替她抄书!

李氏的寿辰在十月底,今年刚好是五十整寿,按习俗要大办。

老爷子寿辰在十月中,比李氏早一旬,他再有三年就是六十大寿,今年不准备大办,苏长青和二侄子商议后做主两人都大办,就放在十月末,给家里亲戚早早捎了口信。

提前两日,就在府城定了寿桃寿糕,找了掌勺大厨。

正日子,家里来了好些亲戚,苏婉觉得,二堂哥家新屋上梁酒、她家暖房酒都没见亲戚这么齐全过。

毕竟前者李家来的人不多,后者,马柳两家只来了代表上了礼!

可今儿,老爷子的岳家马家、李家,三个儿子的姻亲柳家、白家、张家都来人了,更别说出嫁的女儿、孙女。

老爷子一身墨色描金卍字绣纹长衫,李氏身着紫棠色圆领马面裙,乐呵呵坐在正堂接受小辈们的祝寿。

围观的亲戚吉祥话不带重样,吃过寿宴,夸赞奉承之声更上一层楼,“子孙兴旺,福寿双全”!

尤其是对着李氏,谁不说一句“长青能干”。

苏婉差不多将家里亲戚见全了,舅公家的同辈、姑姑家的表哥表姐、大堂姐家的侄子

一般,这样的日子她都是跟在大姐身后,跟着问候人,被亲戚拉着夸赞时抿唇笑着低头装害羞,在外人眼里,还没杏儿活泼。

也就这个时候,老爷子觉得这低眉顺眼的样儿看着还成,应和几句别人的夸赞。

寿宴结束,家里的一件大事落幕,前几日紧张的气氛就像气球被扎破,咻一下消失。

李氏叫两个孙女帮忙来整理寿礼,梨花规整,苏婉帮忙记礼单。

老爷子就在一边转看,眼见寿礼整理的差不多了,没见到糟心孙女送的,嚷嚷:“再找找,是不是不齐全了,我怎么看差了些?”

苏婉翻着白眼在仅剩的寿礼中翻找,找出木盒时递过去,“没差,在这儿呢!”

老爷子皱眉,“你这送的啥哟,该不会装了石头来糊弄我吧!”

苏婉作势要收回,老爷子已经飞速抽走。

苏婉给老爷子的是一枚印章,专门找大哥帮忙牵线,让府城书铺老板他爹雕篆刻的。

府城最大的书铺叫“墨有声”,一听这名儿就能看出来老板是个风趣之人,文老板的爹年轻时踏马游花,昌平鼎鼎有名的纨绔,好好的家境被败得只剩不到一成。

文墨幼时,眼睁睁看着家里的房子越换越小,在他爹第不知道多少次赌石失败后,强势地接手仅剩的一间书铺子管理家产。

文老爷子被剥夺了家财掌控权,被儿子管着没法随意挥霍,也知晓家里经不起折腾,就开始倒腾自己此前赌石得来的那些东西。

摸索之下学成了篆刻,平时帮忙给人篆章,没想到十几年之后手艺越发精益,在昌平府积攒了一些名气,后来,因着家里书铺越来越大,找他篆刻的人越发多,倒是懂了物以稀为贵,很少出手。

现在,已经五十上的高龄,一年也出不了一个篆章,也是因为舅舅与书铺老板私交好,且大哥也在文墨老板那里挂名,苏婉才想到这个寿礼。

老爷子眯着眼细看,还走到门口对光瞧,好半响念叨:“你这浪费银钱,找文则礼篆刻,那老头没少收钱吧!”

“也没多少,我和大哥合伙送您老的。”

得知还有三孙子的一半,老爷子嫌弃,“我看你就是抠搜,不舍得给我送礼,蹭你大哥的。”

苏婉洋洋得意道:“是呀,我出主意,大哥花钱!”

老爷子瞪了她一眼,将东西收起来。

其实心里还是有点不得劲儿,文则礼竟然都成了鼎鼎有名的篆刻大师,他还是个籍籍无名的乡野村夫。

真真没道理!

听老爷子口吻,苏婉追问两人是不是认识,得了老爷子一个白眼。

“我怎么可能跟他认识!”

言辞间竟是有些瞧不起,可苏婉却看到了嫉妒,笑道:“这有啥,您老好好教张椿他们,最迟等安儿去府城上学,您老也能得个昌平府鼎鼎有名的夫子名头,不比鼎鼎有名的纂刻大师差!”

这话,算是戳中了老爷子的心事,难得没回怼。

苏婉以为老爷子心下气闷,开解了一回,并用大哥、安儿举例,言:“您老的孙子文大师肯定比不了,我听说文老板只一个儿子。”

想到文则礼只一个孙子,老爷子舒展眉目,他儿孙多,有出息的更多,也算胜那老头一筹了!

苏婉私下问了一回苏志栋,“大哥,爷爷跟文大师有过节?”

苏志栋笑着否认,见她实在好奇的紧,道:“出去别乱说。”

“爷爷是嫉妒文大师身体好家境好,偏游手好闲不好好读书,听说当年在书院,爷爷与文大师发生口角,硬是将人打趴下了。”

苏婉:“这还不算过节?”

“这算啥,后来,文大师将家业败得不剩多少,爷爷跑去文家大骂一回,给文伯支招让他管家业。”

“咱爹跟咱娘的亲事,表面说是舅公做得媒,但实际上是文伯,他跟舅舅关系极好你又不是不知道。”

苏婉瞪大眼睛,没想到还能听到这八卦,继而明了,苏志栋能在书铺抄书换钱,绝非文大师只看舅舅面子,可能还有老爷子的情。

“咱爷能揍倒人,难以想象呢!”苏婉喃喃,老爷子看着高,但消瘦,且常年在家,又气喘咳嗽,很是有些病弱老书生的模样。

苏志栋笑着没说话,老爷子,是个心气高的人,只是,几经打击后变成执拗,不过现在,好像又有转变。

初雪降临,昭示着冬季真正来临。

苏婉袖手站在院中仰头,漫天飞雪在空中飘舞,墙角飘落一层,更多的却是乘着北风翻过院墙游荡。

苏长青推院门进来,见她这样连忙催促,“快回屋,外面冷的很。”

屋内搭着火炉,地炕也是热的,很是暖和,高脚柜上,杏儿安儿和小树种的水培蒜都发芽了,为屋子添了一抹新绿。

苏婉进屋,提起铜壶倒了一杯水,帮火炉边的烤花生翻面儿。

坐在窗边做针线的张氏问道:“你爹回来了,有没有问顺利不?”

“没问,应该还行吧。”

作坊已经停工,今日将最后一批粉条送出,昌泰楼范掌柜牵得线,直接卖给了西北的商队。

今儿是交货的日子。

苏长青进屋拍打衣服,道:“没啥岔子,就是他们商队估计要受罪。”

昌平已经下雪,西北估计也不小,路上难行!

他端起杯子吹了吹,抿一口水坐椅子上休息,一时之间,室内无言,只火炉上的铜壶滋滋叫着,还有线穿过鞋底的嗡鸣。

良久,苏长青突然道:“婉婉,爹讨个注意。”

“现在作坊停工闲下来了,我想晒些风鸡、腊肉,年前卖给商队怎么样?”

风鸡,昌平这边的农家菜,过年时只煮熟撕开摆盘就能吃,鸡肉鲜嫩,腊香馥郁,是冬日佐酒的好吃食,就是做起来比较麻烦。

苏长青有这想法,还是因听张康毅说南边的腊鸡腊鱼腊鹅,冬日到开春这段时间农闲,洋芋粉也没法做,不如就做些当季的土货,趁着年节卖给商队。

免得腊月年底村里人将鸡带到集市低价也卖不掉,而且,最关键的是,作坊管事于他不是长久之计,若是作坊做大,被扣上行商的帽子,影响家里孩子读书。

苏婉知道腊鸡,却是不知晓风鸡,一脸迷惑,“风鸡是什么?腊鸡吗?”

苏长青一拍脑门,“过两日家里做,你看一下,与南边的腊鸡还不一样。”

“爹,你怎么想的,风鸡腊肉跟粉条一样长久做,还是临时起意?”

若是长久做,那就得仔细规划;若是临时起意,倒是今年可以先尝试一下,至于结果如何,还得看实际。

虽然现在有家业,但经不起折腾,没有试错的机会,庄户人家,想谋长久的生计之道,非常不容易。

古往今来,好像社会本质不曾改变过!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