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06章 一朝风卷严霜骤,羽落如雪堆寒岫(1/2)

卷首语

《大吴通鉴?忠良传》载:“天德二年冬,太保兼兵部尚书、御史大夫谢渊察镇刑司副提督石崇党羽盘结于朝,虑太庙祭祖大典为奸党所乘,势孤难制,乃谋借早朝议事试探虚实。

时西山旧仓,乃崇昔掌镇刑司时私辖故地,藏德佑至天德间边军布防密牍及镇刑司旧档。渊察知崇尝匿通北元密录于仓中,恐泄边防机宜,遂托 “仓内旧档遗失” 事,奏请彻查以杜隐患。

早朝既议,渊出列奏曰:“西山仓存边军旧档,虽历岁时,然军制沿革、防区要害皆载其中,今无故遗失,恐为北元细作所得,危及边圉。” 崇闻之,色变于内,亟出对,诡称:“仓中皆德佑废账,无涉要务;文书之失,实卫所戍卒不谨所致,与朝堂无干,何必小题大做。” 其言虽饰,而神色惶遽,群臣窃察之。

帝萧桓(德佑帝)察崇语塞色疑,依《大吴卫所规制?档案核验条》,诏少保兼玄夜卫指挥使周显:“俟明日祭祖礼毕,率精锐缇骑往西山旧仓勘验,务核遗失文书品类、去向,有疏虞则罪之。”

崇既退朝,深惧密录败露,祸及己身,急召诏狱署提督徐靖授密计,令狱卒王三夜鸩囚徒于科 —— 盖于科素知崇通敌旧事,为渊所持之人证也,欲杀之以绝其口。

史臣曰:此 “朝议试探” 之役,为太庙决战之先声。渊以忠谋发端,桓以明断立威,崇以奸计图存,忠奸之形始露,朝野震动。其后穷治崇罪,实肇于此。”

哀鬼鸟

崖冰裂骨霜棱瘦,毛凋如鬼啄残绣。

不营巢窟逐风走,饿吻衔霜啃岩溜。

星垂磷火粘枯柳,夜号如哭穿云窦。

腹空啄雪血濡口,冻爪抓沙痕似咒。

天寒月死沉潭黝,它却酣眠忘岁候。

一朝风卷严霜骤,羽落如雪堆寒岫。

晓来冻毙寒岩后,剩有哀魂萦败薮。

人间谁解怠惰咎,空听鬼鸟啼寒昼。

奉天殿的晨光透过雕花格窗,斜斜洒在金砖地面上,映得殿内阶前的青铜鼎泛着冷光。按《大吴早朝规制》,卯时三刻百官入殿,正一品官员列前排,从一品次之,正二品以下依部院序列分班而立,衣袍色彩按品级区分 —— 绯色(正一品)、紫色(从一品)、青色(正二品)依次排开,如一道肃穆的色带,却掩不住衣袂下的暗流。

户部尚书刘焕刚奏完边军粮饷调度之事,躬身退归列中,殿内暂歇的间隙,连太监的脚步声都轻得近乎无声。谢渊立于正一品列首,身着绯色官袍,腰间玉带佩着先帝所赐的 “忠勤” 玉牌,他垂手侍立,目光却悄悄扫过文官第三班的石崇 —— 镇刑司副提督的紫色官袍在晨光中格外扎眼,石崇正低头摆弄笏板,似在走神,却不知已成为谢渊今日的 “靶心”。

殿外传来晨钟余音,萧桓坐在龙椅上,冕旒上的珍珠垂落,遮住了眼神,只偶尔抬手端起御案上的青瓷茶杯,动作沉稳。按例,早朝议事先奏六部要务,再议地方奏疏,最后留时间供大臣陈奏急务 —— 谢渊要等的,正是这 “陈奏急务” 的间隙,既符合规制,又能出其不意。

兵部侍郎杨武站在谢渊身侧,悄悄用笏板碰了碰谢渊的手臂,眼神示意 “时机可趁”。谢渊微微颔首,深吸一口气,迈步出列,双手持笏板躬身,动作符合《大吴朝仪》中 “大臣陈奏” 的规范:“陛下,臣有一事奏请,关乎边地安危,不敢耽搁。”

萧桓放下茶杯,声音透过冕旒传来,带着帝王特有的威严:“谢卿但说无妨。” 殿内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谢渊身上,石崇也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 他素知谢渊刚直,今日突然陈奏 “边地安危”,不知又要提及何事。

谢渊缓缓开口,语气平稳却字字清晰:“臣近日巡查京郊卫所,卫所指挥报称,西山旧仓内遗失一批旧年文书。虽未查清具体品类,然西山仓自德佑年间起,便由镇刑司接管,存有多份边军布防旧档及军器调度记录,若此类文书遗失,恐被外敌利用,危及边防。臣恳请陛下,遣专人彻查此事,以安边军之心,杜绝泄密之虞。”

话音落下,殿内瞬间静得能听到烛火燃烧的 “噼啪” 声。百官皆知,西山旧仓是石崇昔年掌镇刑司时的 “私辖之地”,除了他的心腹,无人能随意出入,谢渊此时提及 “遗失文书”,明摆着是冲着石崇来的。

石崇听到 “西山旧仓” 四字时,握着笏板的手猛地一紧,指节瞬间泛白,笏板边缘硌得掌心生疼。他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念头 —— 难道是上月转移密牍时,遗落的那两册北元交易残页被发现了?那两册残页记着德佑十四年大同卫城破时的通敌细节,若落入谢渊手中,便是灭顶之灾。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眼角的肌肉却几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 —— 这细微的失态,被前排的萧栎看在眼里,萧栎不动声色地微微颔首,向谢渊传递 “已察觉心虚” 的信号。石崇深吸一口气,迈步出列,躬身回奏,语气刻意放得轻淡,试图掩饰慌乱:“谢大人此言差矣。”

“西山旧仓自天德元年镇刑司裁撤后,便交由卫所看管,” 石崇缓缓说道,目光扫过百官,试图寻求认同,“仓内存放的多是德佑年间的废弃账册,诸如旧年刑狱案卷、卫所粮草旧账,早已无关当前边防要务。不过是丢几卷无用旧账,何必劳烦陛下分心?再者,仓门锁钥由卫所千户掌管,即便文书遗失,也是卫所疏于看管所致,与朝堂诸公无涉,更谈不上‘危及边防’。”

他刻意强调 “镇刑司裁撤”“废弃账册”“卫所之责”,三点皆为推脱 —— 按《大吴镇刑司规制》,天德元年镇刑司裁撤后,其旧档应移交刑部归档,然石崇以 “旧档待核” 为由,将核心密牍留在西山仓,实则为掩盖罪证。如今他推说 “废弃”,正是怕人深究档册内容。

谢渊静静听着,没有立刻反驳,只是目光锐利地盯着石崇 —— 他要等的,就是石崇这番急于撇清的辩解,越是掩饰,越能证明仓内文书不简单。石崇说完,偷偷抬眼瞥向龙椅上的萧桓,见帝王眉头微蹙,手指轻轻敲击御案,似在沉吟,心下不由得发慌,后背已渗出细密的冷汗。

“石大人说‘废弃账册’,” 站在文官列中的御史周廉突然开口,按规制,御史可在大臣奏议后补充陈词,“臣却记得,德佑十四年大同卫城破后,边军布防旧档曾由镇刑司接管,其中涉及北元动向及军器部署,此类文书即便过时,也需妥善保管,岂能以‘废弃’论之?卫所千户曾对臣言,西山仓平日由镇刑司旧吏看管,卫所只负责外围守卫,锁钥实则仍在石大人亲信手中,何来‘卫所疏于看管’之说?”

周廉的话如一针,刺破了石崇的掩饰。石崇脸色微变,刚要反驳,却被萧桓抬手制止:“且听谢卿续说。” 石崇只得咽下话,退回列中,指尖死死攥着笏板,心中暗忖 —— 谢渊竟连卫所的内情都摸清了,今日这一关,怕是不好过。

谢渊见周廉铺垫已到,适时开口,语气依旧平稳,却多了几分不容置疑的力度:“石大人说‘旧账无关要务’,臣不敢苟同。” 他抬手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由太监递上御案,“此乃德佑十四年大同卫布防图副本,现存兵部档案库,其上标注的‘大同卫以西三城防御要点’,与今日北元觊觎之地完全吻合。西山仓内存有该图正本及配套的军器调度记录,若此类文书遗失,北元便可知我边军旧防弱点,即便当前布防有调整,也恐遭针对性袭扰 —— 此非‘无关要务’,实为边防大患。”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萧桓,继续道:“再者,近日张家口卫所奏报‘北元游骑频繁出没’,虽无大规模异动,却已是哗变余波未平之兆。此时西山仓遗失边军旧档,若被北元细作所得,极易引发边军恐慌,动摇军心 —— 臣以为,此事绝非‘小题大做’,而是关乎边地稳定的急务。”

谢渊的反驳紧扣 “法理” 与 “情理”:法理上,依《大吴边军档案管理章程》,边军布防旧档需保存十年以上,且需由兵部、玄夜卫双重监管,西山仓既存此类档案,便不得随意以 “废弃” 处置;情理上,张家口哗变余波未平,此时提及文书遗失,极易引发帝王对 “边防安全” 的重视,让石崇的 “小题大做” 之说不攻自破。

殿内百官纷纷点头,吏部尚书李嵩虽为石崇旧党,却也不敢公然反驳 —— 谢渊所言句句有据,且紧扣 “边地安危”,若强行维护石崇,恐被冠上 “罔顾边防” 之名。户部尚书刘焕出列附议:“谢大人所言极是,边军粮饷已需审慎调度,若再因文书遗失引发泄密,后果不堪设想,臣恳请陛下准奏彻查。”

石崇站在列中,只觉无数道目光落在身上,像针一样扎得慌。他想再辩,却发现已无合适的说辞 —— 谢渊不仅有档案副本为证,还拉上了边军现状,堵死了他所有推脱的路径。他只能寄望于萧桓 “念及旧情”,驳回彻查之请,可看着帝王愈发凝重的神色,他知道,这希望怕是要落空了。

萧桓拿起御案上的布防图副本,指尖轻轻拂过上面的城防标记,眉头微蹙。他虽年轻,却深知边军档案的重要性 —— 元兴帝萧珏在位时,便曾因边档遗失引发过宣府卫小规模溃败,此事载于《大吴边事纪要》,他登基后特意翻阅过。谢渊提及 “德佑十四年大同卫”,更是触到了他的痛处 —— 那年年仅弱冠的他,曾亲眼目睹大同卫守将之子入宫哭诉父亲战死的惨状,如今想来,若真有文书泄密,那一战或许另有隐情。

他沉吟片刻,目光扫过殿内百官,最终落在周显身上 —— 少保兼玄夜卫指挥使,掌诏狱与密探,依《大吴玄夜卫职责章程》,查核官员私辖之地、追缴遗失密档,正是玄夜卫的权责范围。“周显,” 萧桓的声音透过冕旒传来,威严却不急躁,“明日太庙祭祖大典过后,你率玄夜卫缇骑,前往西山旧仓彻查。”

他顿了顿,补充细节,确保符合规制:“持朕的手谕副本,可调卫所兵力协助封锁仓库;查核时需会同刑部侍郎刘景,按《大吴档案核验流程》逐一登记在册,若发现缺失文书涉及边防要务,即刻封存上报,不得延误;卫所相关人等,需就地问询,若有包庇隐瞒者,一并带回玄夜卫审讯。”

这番指令条理清晰,既明确了执行者(周显)、协助者(刘景、卫所),又规定了流程(持手谕、按规制核验、问询),尽显帝王的审慎与明断。石崇听到 “会同刑部侍郎刘景” 时,心猛地一沉 —— 刘景素以刚正闻名,曾多次驳回镇刑司的不合理奏请,有他在场,想在查验中动手脚,难如登天。

殿内百官纷纷躬身:“陛下圣明!” 谢渊心中松了口气 —— 萧桓的决断,不仅认可了他的试探,更给了他进一步追查石崇罪证的机会。石崇则垂着头,手指在笏板上无意识地划着,脑海中已开始盘算如何应对明日的查验,以及如何堵住可能泄露的 “缺口”。

萧桓看着石崇的失态,眼底闪过一丝冷光 —— 他早已对石崇有所疑虑,今日谢渊的试探,不过是印证了这份疑虑。若西山仓真无问题,石崇何必如此紧张?他暗自决定,待查验结果出来,无论是否找到密牍,都要彻查镇刑司旧档,绝不能让奸佞之徒危及江山。

早朝散后,百官依次退出奉天殿,石崇故意落在最后,待殿内只剩他与徐靖时,他快步走到徐靖身边,压低声音,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急切:“徐提督,事情不好办了。” 徐靖刚从诏狱赶来上朝,还不知早朝详情,连忙问道:“大人,何事如此紧急?”

“谢渊今日在早朝提及西山旧仓,说遗失了文书,” 石崇的声音因恐慌而微微发颤,他左右看了看,确认无人后继续道,“陛下已下令,明日祭祖后让周显率缇骑彻查,还会同刘景 —— 那仓里藏的东西,你我都清楚,一旦被查出,咱们都得死!”

徐靖脸色瞬间惨白 —— 他知道西山仓藏着石崇通北元的密牍,那是当年石迁死后,石崇特意转移过去的,本以为无人知晓,没想到谢渊竟会突然提及。“大人,那…… 那咱们要不要先把密牍转移出来?” 徐靖急道,“臣现在就带人去西山仓,把东西换个地方藏。”

“来不及了!” 石崇摇头,语气狠厉,“周显明日一早就会去查验,现在转移只会打草惊蛇,万一被玄夜卫的暗哨发现,反而坐实了咱们的心虚。”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断了谢渊的后路 —— 于科必须死,而且要在明日天亮前死!”

徐靖心中一凛:“大人,您是说…… 提前动手?可王三还没准备好,而且谢渊最近加强了对诏狱的监控,恐怕……” “没有恐怕!” 石崇打断他,声音压得更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让王三今夜就动手,用‘牵机散’掺在参汤里,务必让于科活不到明日祭祖。只要于科死了,谢渊就算找到密牍,也少了最关键的人证,陛下未必会全信他的话。”

他抓住徐靖的手臂,指尖因用力而发白:“你的妻儿还在我手里,徐提督,你知道该怎么做。若于科不死,咱们都得死;若于科死了,我保你平安无事,还能让你升为镇刑司提督。” 威逼利诱之下,徐靖的脸色从惨白转为挣扎,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臣…… 臣这就去安排,让王三今夜务必办妥。”

石崇松开手,看着徐靖快步离去的背影,心中稍定,却仍有不安 —— 他知道谢渊绝不会坐视于科被杀,必然会有防备。他转身走向宫门,决定再做一手准备:“来人,传京营副将秦云来见我。” 他要调动京营兵力,若明日查验出问题,便强行发难,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宫门处的晨光渐渐浓烈,石崇的紫色官袍在阳光下却显得格外阴沉 —— 他已没有退路,只能在这条黑暗的路上,加速狂奔,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