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28章 时序潜移冬春替,且啜流年一盏茗(2/2)

一位白发老者手持拐杖,站在队伍最前面,高声喊道:“谢大人是我们的救命恩人,石崇这个奸贼想谋反篡位,我们绝不能答应!大家跟我冲,支援朝廷军队,保卫我们的家园!”

老者的身后,跟着无数百姓,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有手持剪刀的妇人,甚至还有半大的孩子。他们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却有着保卫家园、支持忠良的坚定信念。

在安定门,百姓们自发组织起防线,拦截试图增援石崇的叛军小队。一名年轻的铁匠手持铁锤,一锤砸倒一名叛军,高声道:“兄弟们,守住这里,不能让叛军过去支援石崇!”

百姓们纷纷响应,用简陋的武器与叛军展开搏斗。虽然伤亡惨重,却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知道,只有阻止叛军的增援,朝廷军队才能更快地平定叛乱,谢大人才能早日获救。

户部尚书刘焕得知百姓们自发援战的消息后,立刻下令打开粮仓,为百姓们提供粮草和饮水。他站在粮仓门口,看着源源不断的百姓支援队伍,心中感慨道:“民心所向,不可逆也。石崇谋反,违背天意民心,必败无疑。”

百姓们的支援,不仅为朝廷军队提供了人力上的补充,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奉天殿和刑部的将士们得知百姓们在背后支持他们,个个士气高涨,抵抗得更加顽强。

刑部审讯室中,周铁依旧在对徐靖进行审讯。徐靖被酷刑折磨得奄奄一息,却依旧不肯交代石崇党羽的名单。

周铁看着徐靖的模样,心中满是愤怒,却也知道硬逼无益。他改变策略,放缓语气道:“徐靖,你与石崇勾结,无非是为了权势富贵。可如今石崇谋反,已成过街老鼠,你即便守住秘密,也难逃一死。不如如实交代,戴罪立功,陛下或许会念在你主动揭发的份上,饶你家人一命。”

徐靖的身体微微一颤,眼中闪过一丝动摇。他最在乎的就是家人的安危,周铁的话正好击中了他的软肋。

周铁见状,继续道:“你想想,石崇连自己的亲信都能牺牲,若他兵败,你的家人还能有好下场吗?只有投靠朝廷,揭发石崇的罪行,才能保住你的家人。”

徐靖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声音微弱:“我…… 我可以交代,但我有一个条件,陛下必须保证我家人的安全。”

周铁点头:“只要你如实交代,我可以向陛下求情,保你家人平安。”

徐靖深吸一口气,开始缓缓交代:“石崇的党羽遍布朝堂,吏部尚书李嵩、理刑院判官孙平…… 他们都与石崇勾结,参与了构陷谢大人的阴谋。另外,石崇还与北元密使有联系,计划待谋反成功后,割让北疆三州给北元……”

周铁一边记录,一边追问:“石崇在京营还有哪些亲信?他的粮草和兵器都藏在何处?”

徐靖一一交代,将自己所知的全部和盘托出。周铁看着记录下来的罪证,心中大喜,立刻派人将供词送往御书房,同时下令按照徐靖交代的名单,抓捕石崇的党羽。

可就在此时,审讯室的门突然被撞开,几名石崇的死士冲了进来,大喊道:“徐大人,我们来救你了!”

周铁心中一惊,连忙下令:“保护供词,拿下他们!” 狱卒们立刻上前阻拦,与死士展开厮杀。混乱中,一名死士试图刺杀徐靖,被周铁及时拦下。

最终,死士们被全部歼灭,供词得以保全。周铁看着惊魂未定的徐靖,冷声道:“现在你该知道,石崇是不会救你的,只有朝廷才能给你一线生机。”

徐靖瘫坐在地上,彻底放弃了抵抗,只能任由周铁处置。

护送赵墨前往御书房的张启一行,在途中遭遇了石崇派来的暗杀小队。玄夜卫缇骑们立刻展开防御,与暗杀小队展开激烈厮杀。

张启将赵墨护在身后,手持长剑,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暗杀小队的成员个个武艺高强,显然是石崇的精锐心腹,缇骑们渐渐落入下风。

一名缇骑为了保护赵墨,挡在他身前,被暗杀小队的首领一剑刺穿胸膛。他艰难地说道:“张主事,保护好…… 赵墨……” 说完便倒了下去。

张启眼中含泪,怒喝一声,挥剑冲向暗杀小队首领:“我杀了你!” 两人战在一处,张启的武艺虽不及首领,却凭借着必死的决心,与对方周旋。

赵墨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满是愧疚:“都是因为我,才让你们牺牲这么多人。”

张启一边战斗,一边道:“赵先生不必自责,这是我们的职责。只要能将石崇的罪证交给陛下,还谢大人清白,我们的牺牲就是值得的。”

就在张启即将支撑不住的时候,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玄夜卫指挥使周显派来的增援缇骑。暗杀小队见势不妙,想要撤退,却被增援的缇骑包围。

经过一番激战,暗杀小队的成员被全部歼灭。张启带着赵墨,继续向御书房前进。他知道,每多耽误一刻,谢渊就多一分危险,朝廷军队就多一分压力。

终于,他们安全抵达御书房。张启将赵墨带到萧桓面前,呈上罪证:“陛下,这是赵墨的证词和徐靖伪造密信的底稿,还有徐靖刚刚交代的石崇党羽名单,恳请陛下过目。”

萧桓接过罪证,仔细翻阅,脸色愈发凝重。他没想到,石崇的阴谋竟然如此庞大,牵连了这么多朝廷官员,甚至还私通北元。

“好!好!” 萧桓怒极反笑,“传朕旨意,命周显率领玄夜卫,按照名单抓捕石崇党羽,一个都不能放过!”

石崇谋反的消息传遍朝堂后,原本持中立态度的官员们,内心愈发动摇。吏部尚书李嵩坐在官署中,神色复杂地看着手中的奏疏,那是石崇谋反前给他的密信,邀请他共同参与兵变,许诺事成后封王拜相。

李嵩的亲信低声道:“大人,如今石崇兵败在即,我们若再与他牵连,恐会引火烧身。不如主动向陛下坦白,戴罪立功?”

李嵩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不可。萧桓多疑,即便我们坦白,也未必能得到宽恕。更何况,石崇虽然兵败,但其党羽众多,若我们现在反戈,恐会遭到报复。不如静观其变,待局势明朗后再做决断。”

亲信担忧道:“可陛下已经拿到了徐靖的供词,很快就会查到我们头上,到时候再想脱身就晚了。”

李嵩脸色一沉:“慌什么!我早已将与石崇往来的证据销毁,徐靖未必会将我供出来。就算查到我头上,我也可以推说被石崇胁迫,并非自愿。”

与此同时,户部侍郎陈忠也在与亲信商议对策。“石崇谋反,民心尽失,败局已定。我们之前虽然没有明确站队,但也未曾反对石崇,如今必须尽快向陛下表忠心,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

亲信道:“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可以主动上书陛下,揭发石崇的罪行,同时捐献家产,支援朝廷军队,以此表明我们的立场。”

陈忠点了点头:“就这么办。立刻起草奏疏,我要亲自送往御书房,向陛下表明忠心。”

中立派官员的摇摆不定,反映了官场的复杂与算计。他们大多以自身利益为重,在忠奸之间反复权衡,却不知这种观望的态度,最终可能会让他们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夜色已深,御书房内的烛火依旧明亮。萧桓处理完堆积如山的军情奏报,疲惫地靠在龙椅上。宫外的厮杀声渐渐平息,传来的消息显示,叛军的攻势已被遏制,朝廷军队开始组织反攻。

刘玄走进御书房,躬身道:“陛下,岳谦都督传来捷报,奉天殿的叛军已被击退,秦云率残部逃窜;秦飞也成功守住刑部,正在追击石崇的主力。周显大人已按照徐靖的供词,抓捕了多名石崇党羽,京城的局势暂时稳定下来了。”

萧桓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好,辛苦各位卿家了。传朕旨意,嘉奖所有参战的将士和百姓,战死的将士厚葬,家属给予抚恤;参与援战的百姓,每户赏赐白银五两。”

刘玄道:“陛下英明。只是,谢大人仍在诏狱,身体状况堪忧,是否要将他转移到安全之地调养?”

萧桓眼中闪过一丝愧疚:“理应如此。传旨,将谢渊从诏狱迁出,安置在太医院附属的静心苑,派最好的御医为他诊治,务必保住他的性命。待叛乱彻底平定,朕亲自为他昭雪。”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心中感慨道:“这场兵变,虽让大吴遭受重创,却也让朕看清了人心。忠臣的坚守,百姓的支持,才是江山稳固的根本。而那些奸佞之徒,即便权势滔天,最终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刘玄道:“陛下所言极是。经此一役,朝堂的奸佞势力将被肃清,大吴的江山必将更加稳固。只是,石崇尚未抓获,其残部仍在逃窜,后续的清剿工作依旧艰巨。”

萧桓沉声道:“朕已经下令,命岳谦、秦飞、周显三路大军联合追击,务必将石崇及其残部全部歼灭。另外,命周铁继续深挖石崇的罪行,彻底清除其党羽,防止死灰复燃。”

东方渐渐泛起曙光,照亮了御书房的角落。萧桓知道,这场由谢渊案引发的风波,尚未完全结束,但正义的力量已经占据上风。他转身回到案前,拿起朱笔,开始起草昭雪谢渊的诏书。他知道,这不仅是对一位忠臣的交代,更是对天下百姓的承诺。

而此刻的静心苑中,御医正在为谢渊诊治。谢渊缓缓睁开眼睛,看到窗外的阳光,心中知道,黑暗即将过去,光明终将到来。他的身体依旧虚弱,生命仍悬于一线,但他心中的信念却愈发坚定 —— 大吴的江山,终将恢复清明,而他所坚守的正义,也终将得到彰显。

片尾

石崇率残部逃窜至京城郊外的山谷,被岳谦、秦飞、周显三路大军合围,陷入绝境;秦云在逃窜途中被玄夜卫捕获,押往京城等待审讯;徐靖因揭发石崇党羽有功,被暂时关押,等待最终的判决;谢渊在静心苑接受治疗,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但仍需长期调养;周显继续抓捕石崇的残余党羽,京城的治安逐步恢复;中立派官员纷纷向朝廷表忠心,部分曾与石崇有牵连的官员被查出,面临严惩;百姓们的生活渐渐回归正常,街头巷尾传唱着歌颂朝廷军队和谢渊的歌谣;太医院的御医们全力以赴,力求让谢渊早日康复;周铁整理出石崇的全部罪证,准备呈给陛下,等待最后的裁决;萧桓在御书房统筹全局,一边指挥清剿叛军,一边着手整顿朝堂,为谢渊的正式昭雪做准备。

大吴的江山终于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叛乱的平定指日可待,忠良的昭雪近在眼前。但这场风波留下的创伤,仍需要时间来抚平,而朝堂的清明与江山的稳固,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守护。

卷尾语

御书房的彻夜调度,奉天殿的铁血坚守,刑部的浴血抗争,百姓的自发援战,共同谱写了大吴平定石崇叛乱的壮阔篇章。这场由奸佞主导的兵变,最终在帝王的冷静决断、忠臣的顽强抵抗与民心的坚定支持下,走向了失败的结局,印证了 “民心即天心,顺民者昌,逆民者亡” 的千古真理。

石崇的负隅顽抗,彰显了奸佞末路的疯狂与可悲。他凭借权势罗织罪名,妄图以暴力颠覆皇权,却忽略了民心的力量与正义的威严。当百姓们自发拿起武器,当忠臣们舍生忘死坚守阵地,他的阴谋便已注定破产。而那些依附于他的党羽,或被抓捕,或遭唾弃,最终都为自己的贪婪与不忠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谢渊自始至终都处于被动的境地,身陷诏狱,饱受酷刑,生命几度垂危。他的遭遇,是大吴朝堂忠奸对决的缩影,也是忠臣在黑暗势力面前的无奈与坚守。但他的忠良之名,早已刻在百姓的心中,成为支撑朝廷平定叛乱的精神力量。他的幸存,不仅是个人的幸运,更是大吴江山的幸运,为后续的朝堂整顿与吏治清明,保留了核心的支柱。

萧桓在这场危机中的表现,展现了一位帝王应有的担当与智慧。他在功过之间审慎权衡,在危局之中沉着调度,既守住了江山社稷,又保住了忠良之臣,更赢得了民心。经此一役,他深刻认识到奸佞势力的危害与忠臣百姓的重要性,为后续的治国理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场兵变的平定,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净化与人心的凝聚。它让大吴朝堂摆脱了石党多年的操控,让官场风气为之一清;它让百姓看到了朝廷的正义与担当,增强了对江山社稷的认同感;它更让后世铭记,无论奸佞如何猖獗,无论危机如何深重,只要坚守正义、凝聚民心,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如今,叛乱即将彻底平定,谢渊的昭雪指日可待。大吴的天空,正从阴霾中逐渐放晴。但这段历史留下的启示,却值得永远铭记:帝王当明辨忠奸,亲贤臣远小人;臣子当坚守气节,以家国为重;百姓当心怀正义,护江山安宁。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大吴的江山长治久安,实现真正的中兴盛世。

@棉花糖小说网 . www.picao.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棉花糖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