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见韩琦回来,赶紧起身行礼,拜见枢相。
韩琦拿出厚厚的一份材料,“先传看一下,我要弹劾苏轼与李长安,咱们今日就定下方略。”
这些材料都是王安礼送的,乃是新党经过精心搜集编纂的精炼内容,简要加上几句导语,就可以直接提交。
材料里说苏轼的还好,毕竟是仁人君子,犯的错都是跟行政能力相关,弹劾多了属于吹毛求疵。
李长安这里可就不一样,从“胡人之子”的身份猜测,到少年的“不学无术”,再到“狎妓关扑”,再到以教育谋利,办什么“厨娘学校”。一桩桩,一件件,往死里批评。
这哪儿是君子干的事情,这不活脱的小人行径么?
无论如何,大宋的君子行列中(官员队伍),不能容忍这样的败类。
众人看完了材料,脸色不怎么好,这点东西想落到实处,把人掀翻,属实是不够分量。
两个御前红人,还都是朝廷大佬培养的继承人。
没点真材实料,那种一看就能惹了众怒,或者干犯了国家法度,道德败坏,信仰缺失的行为,弹劾很难成功。
“无需毕其功于一役,只是弹劾着,令其无暇他顾自可!”
一个枢密宰相对政敌采取骚扰战术,众人没说什么,但心里也有鄙夷。这英雄老了啊,再不复当年韩稚圭!
众人先后离开,韩忠彦一个个送到门外。
全都走了,他急匆匆解开裤袋奔往茅房,刚才陪客这茶水喝多了。
“哎呦...”
刚一过月亮门,跟一个人撞在了一起。衙内正要发怒,一看对方面生,不是府里下人,只好忍住。
“你怎么还没走?”
“衙内,我有劾倒二贼的办法!”
韩公子夹紧双腿,一手扶着墙,听对方的妙计。
“衙内可听说过影射之法?苏轼书信众多,难免有抱怨之语,寻章摘句,咱们就能治他一个大不敬之罪。那李长安更是好办,此人装神弄鬼,号称财神,京中多有小人奉其香火牌位......”
-----------------
深夜,福宁殿。
陈公公来到赵顼的卧房前,递上一张纸,上面清楚的罗列着韩氏父子二人今天一天的动向。
“用心了,到底是自己人,不会仗着身份敷衍了事。”
陈公公屈身点头,表示谢官家夸赞。可他脸上并没有骄傲,比曹叡干的强,这也不露脸啊。等着吧,皇城司经过仿照开封府的调整之后,一定会焕发新机的。
“写个条子,交给小李学士吧,他自己会有主意的。”
一清早,李长安在鸡鸣狗叫中醒来。
伸手端水杯的时候,突然发现
谁?
昨夜有人不声不响的靠近了自己?
拿起字条,上面寥寥数语。看过一遍,他又看一遍,想了一会,不由得又逐字看了一遍。
不是警告威胁,相反是提醒和帮助。
韩老魔要发动势力污蔑弹劾自己和苏轼,靠,果然是军武作风,一刻不停的就开战啊。
好啊,你先动的手,不会以为我没有人手吧。